來看看占領軍總司令部GHQ對那些“帝國高等文官”們的評價。

GHQ是這樣評價他們的:“這些官僚,也就是說高等文官的大部分出身於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他們在大學裏接受了完整的法律訓練,他們被教育為忠誠天皇和同僚的人,他們甚至受過如何談判和討價還價的教育。但是在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的課程中行政學卻是選修課目,而且幾乎沒有人選修這門課目,因為高等文官的考試中從來沒有出現過行政學的試題”。

這就是麥克阿瑟對他們的評價。麥克阿瑟知道他們忠君的政治傾向,但麥克阿瑟並不認為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麥克阿瑟直截了當地說了:“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官僚集團的本能都是替付工資的人工作”,可能對某個官僚來說存在著意識形態的問題,但對於整個官僚集團來說,有奶便是娘才是本能。能何況麥克阿瑟除了依靠這支官僚隊伍之外也沒有別的選擇——他在日本不可能找出來能夠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其他人了,精英化的後果就是除了精英之外就沒有了有資格的人。

三十二.官僚的黃金時代

除了逮捕和審判戰爭罪犯嫌疑人之外,麥克阿瑟對構成日本帝國中樞的那些人采取的方法是“公職追放”,即開除公職並不容許再次擔任公職,被這種方式處理的有將近21萬人。這些人中絕大多數是軍人,還有一些政客和文人,當然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最後還是恢複了公職,所謂“追放”也就僅僅是短期的。但是對龐大的,全心全力參與到戰爭中去了的官僚隊伍則連這種短期追放都沒有進行,受到了追放處分的官僚隻有1,800人,僅占全部被追放者的0.9%,還有一種說法是719人,這樣占的比例就更小了,不到千分之四。而且這些被處理的官吏還絕大部分都是內務省特高警察有關係的人,其他的衙門基本上沒受什麼影響,比如整個大藏省被追放的就隻有5個人,高等文官們最多也就是就隻受了點擦傷。

受了點擦傷的高等文官心裏在想什麼呢?會不會很傷心呢?要知道那些美國壞小子可是憋著心眼傷日本人心來的,比如仙台的人聽說美八軍司令埃克爾貝格中將要來,地方名流們心心熱熱地到車站來準備歡迎這位除了麥克阿瑟就是他大的司令官閣下,可是開進站來的火車差點沒讓在場的人氣得集體剖肚子——中將閣下大模大樣坐的居然是天皇陛下的禦用車,那菊花紋章還就那麼掛著在。

這還不算什麼大事,隻要發揮一下阿Q精神,想一下“這就是一幫強盜”或許還就能平靜。但是有個叫布萊恩·胡佛(Blaine Hoover)的人帶了一個叫“合眾國人事行政顧問團”的代表團到日本之後提出來的谘詢意見裏麵居然還有一條“天皇的身份應該是公務員,特別公務員”的時候,日本人可真要昏過去了,鬼畜們的心也太黑了。

雖然明治以來,官僚集團在日本的政治上一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確實像麥克阿瑟所說,官僚並不是一支獨立的力量,他一定要依附於統治集團才能存在。所以雖然對他們原來所依附的那個帝國的滅亡無比痛心,但不會有哪個官僚會認真想去對抗新主人。甚至在新主人還沒有露麵的時候,日本官僚們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商工省在戰爭中改名成了“軍需省”,但戰後立即恢複了“商工省”的原名。這次改名和麥克阿瑟什麼的無關,在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十天後的1945年8月26日,岸信介的親信,軍需省次官椎名悅三郎就在一片混亂中就主動搞完了這件事,以實際行動向還沒有到日本來的麥克阿瑟表明了態度,衙門改名字可不是什麼小事,而在10天之內能幹完這件事說明日本人幹事的效率即使在戰敗之後也還依然是相當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