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倒黴催的,皇上認為“此際宸遊,鳳輦何處”、“太液波翻”是譏諷他軟禁太後,發泄自己的不滿。我被貶去舟山當了個鹽監。

我已很久沒有寫詞,每日看著潮起潮落,覺得很恍惚。

鹽民很苦,我幫不上他們什麼忙,我能做的,隻能是填詞。

寫完《煮海歌》後不久,朝廷將我再貶去襄陽。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甬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八聲甘州》

我已很久沒有喝醉,我已很久沒有再去青樓,我已很久沒有見到她們。我時常想,如果當初沒有再去考取功名,我是否會更快樂一些。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由歌伎們湊資營葬。其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歌伎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

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那時候,海棠花開。

龍圖老子範仲淹

宋朝最牛叉的文人是誰?(A:李白B:S.H.EC:範仲淹D:林夕)移動用戶請發送答案至110,聯通用戶請發送答案至112,電信用戶請發送答案至119。

閉著眼選一個。

電話顯示:“恭喜!您答對了!您獲得本年度COTV最白癡獎!”

也許你另有答案,比如蘇軾,比如嶽飛,比如辛棄疾,比如陸遊……

大胡子在烏台獄被打得那叫一個慘,還牛什麼啊;唉,說到嶽飛,胸口又開始痛了,一個氣吞萬裏如虎的英雄,風波亭上被一刀兩斷;辛棄疾二十郎當歲的時候倒是小母牛過一回,可那是類似遊俠的行為,比起胸有十萬甲兵的小範老子來,還是差個檔次;至於陸遊,就是一苦瓜,以四十五度角北望中原,望到八十五歲終於把自個兒給望死了;王安石改革了一輩子,終了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隻有小範老子,睢陽學舍嚼冰喝粥,金鑾殿上唇槍舌劍,西北戰場橫槊躍馬,嶽陽樓頭掏心掏肺,怎一個“牛”字了得。如果晚年不去搗騰什麼“慶曆新政”,他這一輩子就是紅旗飄飄的人物。

詩詞歌賦於武將,要麼是對牛彈琴、狗屁不通,要麼是大氣磅礴、雄渾壯闊。後者如曹操、嶽飛、範仲淹。我是愛極這類武將行文,讀來血脈僨張,心潮澎湃。《嶽陽樓記》就是武將行文,王勃的《滕王閣序》和此文比較,就少了點丈夫氣概。

初中時候被逼著背過《嶽陽樓記》,那叫一個苦,對範仲淹的高尚憤憤不平,如果寫成《登嶽陽樓五絕》,那就好對付多了。差生一般都我這樣。待略通世事後回過頭來再看此文,才覺得其中的好。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大氣,這就是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不知道什麼叫超脫,這就是了;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忠臣,這就是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果不知道什麼叫聖人,這就是了。

範仲淹一生屢遭貶黜,大起大落,卻是鬥誌昂然,屢敗屢戰。

皇帝率百官列朝為太後賀壽,範仲淹叫囂不合規矩。舉薦他的晏殊好言相勸,小範老子牛氣上湧,幹脆再追遞一份奏疏,要求太後撤簾罷政,還政天子。

範仲淹奏請仁宗賑濟災民,仁宗一時沒搭理,範仲淹問:“如果宮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該當如何?”

仁宗廢黜皇後,禁令百官論議,範仲淹有本事狂拍宮門,高呼質問:“皇後被廢,為何不聽台諫入言!”

他糾集富弼、韓琦、歐陽修等牛人組建一支實力雄厚的“打狗隊”,參掉奸相呂夷簡,撤掉略無軍功的夏竦,驅逐副宰相王舉正……魑魅魍魎,無不膽寒。

這樣的爺們兒範仲淹,簡直就是比幹再世,魏征重生,看他的履曆,令人揚眉吐氣,擊節讚歎!

如果隻有這些故事,範仲淹也隻是一個忠臣、直臣、諫臣。宋朝太憋屈了,曆代皇帝重文輕武,泱泱大漢竟被周邊少數民族欺侮淩辱,最終國亡君死。還好宋朝出了範仲淹、嶽飛這樣替我們挺直脊梁的風雲戰將。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帝,另建西夏國,集十萬軍自西北侵宋,宋將範雍戰敗,朝堂震驚。中國大部分皇帝和能臣的關係,就是主人與獵狗的關係,沒事了晾在一邊,有事了排骨伺候。範仲淹臨危受命,封龍圖閣直學士,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防禦西夏。

中國大部分文人都有投筆從戎、以身報國的勇氣,可真要交支軍隊給他們,也許結局慘淡,範仲淹卻給中國文人長了臉。初到西北戰場,貌似衝動莽撞的範仲淹卻沒有急著動手,而是著手整頓軍務、構築堡寨。韓琦血熱,策謀反攻,尹洙奉命謁見範仲淹,請他與韓帥同時發兵。範仲淹認為時機未到,尹洙慨歎:“韓公說過,‘用兵須將勝負置之度外’。您今天區區過慎,看來真不如韓公!”範仲淹答:“大軍一發,萬命皆懸,置之度外的觀念,我不知高在何處!”後韓琦在好水川遇伏被圍,任福等十六名將領陣亡,士卒慘死一萬餘人。韓琦大敗而返,路遇數千亡者家眷哭喊親人姓名,祈禱亡魂能跟著韓帥歸來。韓琦駐馬掩泣,痛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