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潛和林逋無疑是真正的隱士。陶潛好歹還當過官,林逋卻是布衣終身。孟浩然雖也是一生未曾入仕,可那畢竟不是初衷,是在長安碰了一鼻子灰後,才苦著臉回鹿門繼續隱居。
林逋生於公元967年,也就是宋朝建國的第八年。
林逋十歲那年,趙匡胤死,其弟趙光義登基。趙光義弑兄殺侄,兩次大規模伐遼失敗。
公元997年,宋真宗即位。宋朝的皇帝從此性格懦弱,重文輕武。那年林逋三十一歲。
不久,遼軍攻入宋境,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因寇準等主戰,宋軍在澶州擊敗遼軍,真宗卻與遼簽下屈辱的“澶淵之盟”,時在公元1005年。但這喪權辱國的條約,確實是給北宋帶來一百多年的和平。事後寇準獲罪,林逋時年三十九歲。
都是窮人家的苦孩子——林逋父母早亡,家貧衣食不足,少時多病,早年曾漫遊於江淮一帶,大約四十歲後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
隱居前的歲月,林逋經曆了什麼,有些什麼故事,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但作為一個受儒家文化教育長大的書生,“學而優則仕”、“治國安天下”等等信念,就和我們現在狂熱地追求money,是一樣執著的吧。
宮廷內你死我活,朝堂上爾虞我詐,紅塵間熙熙攘攘。歸去吧。
金穀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點絳唇》
富貴轉瞬即逝,美人凋落成泥,離恨恰如春草。歸去吧。
山是青的,水是碧的。四十年的歲月已經太長,疏影暗香間,了卻往事與繁華。
林逋結廬西湖孤山,種梅養鶴,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一介布衣,沒有朝廷俸祿,又不能放下讀書人的架子去挑糞種田。孟夫子都感歎“三徑苦無資”。隱居也是要本錢的。踏雪尋梅,泛舟放鶴,雅是雅了,可要餓得前心貼後背的時候,隻怕肥嘟嘟的白鶴,要被選擇拿來白煮還是紅燒。林逋比陶淵明、孟浩然都要高——為解決肚子問題,陶淵明要去種田,孟浩然要去求官,而《孤山舊誌》載:“林逋種梅三百六十餘株,花既可觀,實亦可售,每售梅實一株,可供一日之需。”一顆梅樹的梅子不知道能賣多少錢,可林逋隱居的時候,還有童子侍候,想來也不至於太窘迫。
經濟的獨立才能保證人格的獨立。
能吃飽穿暖的林逋,愛誰誰地逍遙在青山碧水之間。他不去城市,城市裏久困樊籠的士大夫們對先生可是羨慕到無以複加。當時的名流如梅堯臣、範仲淹,以及五任杭州太守都常去孤山,拜訪高士林逋。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客人更是悠然神往先生高逸吧。但來都來了,不讓你見一麵總是拂了興致。雙髻小童放鶴入雲,鶴唳聲透十裏。在附近轉悠的林逋,見碧水青天間白鶴翩翩,便知有客來訪,於是放棹返舟。
真是太牛了,這樣的事情也想得出來:純天然綠色產品——白鶴牌“傳呼機”。
客人先被“傳呼機”鎮住,再見草廬外梅林環繞,草廬內詩詞亂撒,估計小本子都掏出來了。幹什麼?等高士回來要簽名呀!
既然都是有文化的人,在如此風雅之地,當然要談風雅之事。客人每每清談終日而去。隨著粉絲日益增多,林逋的詩詞便廣為流傳,“時人貴重甚於寶玉”。
林逋有詩《山園小梅》,詩中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此二句雖是借用了南唐江為的“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但經林逋易改二字後卻是窮盡了梅花的神韻、士人的品格,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宋人遂掀起愛梅風潮,後世詩人亦心慕手追,卻再無出其右者。
林逋工行草,書法瘦挺勁健,黃庭堅評論其書法:“君複書法高勝絕人,予每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饑不食而飽。”現有《林逋自書詩卷》存世。此卷曾被蘇軾收藏,並在其上書七言古詩一首,後紙有乾隆皇帝用蘇軾原韻四次禦題七言詩及題記一段,又有明王世貞、王世懋,清王鴻緒、董誥四家題跋。本幅鈐有濟陽文府、清王鴻緒、清內府等鑒藏印。頭看暈了吧?就是要你暈菜的,不然怎麼證明這張紙大有來頭,乃稀世珍寶,值老鼻子錢了。
文人看穿“利”易,堪透“名”卻是沒幾個能做到。中國曆代大詩人,大都愛惜自己的羽毛和詩詞,臨終前,都將自己的詩詞交付信任的人整理成集,希望能贏得詩名,流芳後世。
相比之下,林逋就太有個性了。且不說他的詩和字如何值錢,可那好歹是自己的心血。
梅堯臣在《林和靖先生詩集序》中雲:“其詩時人貴重甚於寶玉,先生未嚐自貴也,就輒棄之,故所存百無一二焉。”
史載林逋做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有人問:“何不錄以示後世?”答曰:“我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有心人竊記之,得三百餘首傳世。
這哪裏是一幫惺惺作態的酸文人可比,難怪才高如東坡,都要仰慕林逋高潔。隻可惜,不知多少如《山園小梅》一般的神來之作都被丟棄了。
隨著聲名日播,尋去孤山拜訪林逋的粉絲估計都可以組團前往了。林逋隱居本就不為求名,每日門前車水馬龍,不堪其擾的林逋一度想逃去天竺。
樹欲靜而風不止。同福客棧是江湖,孤山梅林也是江湖。
遠在汴梁的宋真宗聽聞了林逋的人品才名,心生仰慕,派人帶上“粟帛”前去探望。
這裏我要為宋朝皇帝說幾句公道話——宋朝大多數皇帝懦弱無能,寵信奸佞,可宋朝卻是個文化盛世,這與大多數宋朝皇帝有較高文學修養、尊重文人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