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高鳥已盡良弓宜藏 書生明哲克保全身(2 / 3)

“既然你們不願,我隻好勉為其難。”胤禛皺眉道,“為祖宗大業,我必定宵旰勤政,不負先帝重托。我雖生性認真,但並不刻忌,得饒人處,我也能饒人。隻要不懷著異樣的心思難為我,懷著不軌之心要怎樣怎樣,我在政務上有闕失,你們還像從前那樣,隻管提醒我,輔佐我,不但我知恩感戴,就是阿瑪在九泉之下,見我們兄弟和睦,共治天下,他老人家必定也是歡喜的……”說著便掏出手帕拭淚。允祥見他這樣,率先起座跪了下去,泣道:“皇上如此重手足情誼,推心置腹,就是石頭人也感化了!如今君臣之分已定,我們一定遵皇上聖訓,恪盡臣道,同治聖化,把天下理好,以報先帝和萬歲隆恩!”

他這麼一跪,十七阿哥也跟了下去。眾人自然坐不住,一齊伏地稱臣,山呼“萬歲”!

“就這樣吧。”胤禛雙手虛扶一下,說道,“兄弟們先回去,把家事料理下,然後明日起,照常辦差。朕已下詔恩赦天下,上書房人手少,想調馬齊、趙申喬進來辦事。今日關照兄弟們一下,一件是要開恩科取士;一件是要鑄雍正製錢,這都是通常的事;還有一件,兄弟們欠的庫銀,要能還得起,早早還了;要還不起,可具折密陳上來,朕不能因私廢公,所以怕要有點小小處分,也不能因公廢私,處分了再減免債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道乏吧!”

允祥單獨留下,和胤禛又說了一會子話方辭出來,見隆科多帶著十幾個太監,都抱著高高一疊文書正進養心殿,便站住了,笑道:“老隆,這就忙起來了?”隆科多行禮笑道:“這都是主子要的。今晚要抄十三個京官的家,防著他們轉移財物,我剛布置巡防衙門圍了他們宅子。主子說,要有事直接請示十三爺,到時候我到哪裏尋十三爺?是尊府,還是進上書房?”允祥隻一笑,說道:“萬歲已經把抄家官員名單給我了。我不在雍和宮就在這裏——其實你也未必要請示我什麼,奉旨行事嘛!”說罷一徑去了。

允祥在雍和宮興衝衝下馬,穿過已經搬空了的大院來尋鄔思道,至楓晚亭前,掏出表看時,已是酉正時牌,天已經麻蒼蒼黑了。因見鄔思道正默默整理書籍,一腳踏進門來笑道:“我來給先生道喜——這些活計叫下人們做,你忙什麼?”鄔思道在搖搖的燭光下回過頭來,讓座道:“萬歲已經傳旨,今晚回來,下人們都去預備酒席了,想不到十三爺來的這麼早——你說報喜,我何喜之有?”

“黨逢恩今晚就要抄家。”允祥笑嘻嘻道,“大丈夫酬恩報怨,第一快心之事,這不是一喜?放心!明兒我告訴老隆一聲,那個**材兒叫什麼姑來著?合家良賤我都給你弄來當奴才!”鄔思道什麼也沒說,抱著手爐隻是出神,半晌才道:“萬歲即位之初雷霆大震,刷新政治,整飭財務,這確是一喜。別人今夜哭,我也無喜可言。”允祥哈哈大笑:“先生真是先天下憂而憂!我再告訴你,今兒在養心殿萬歲親口對我說,先生有輔相之才,隻幹礙著沒職份,所以開恩科,特簡先生進翰林侍讀,然後轉上書房。宣麻拜相,還有比這更喜的麼?”

鄔思道神情似乎有點呆滯,古怪地一笑說道:“算是的吧——十三爺今晚喜上眉梢,給我報喜是一宗兒,恐怕你自己有喜事才是真的。說出來,叫我也歡喜歡喜!”“都喜。”允祥掩飾不住得意的神情,向後一靠伸展了一下,“其實是早已知道的了。萬歲說元旦日晉封我親王,世襲罔替!王不王無所謂,這個‘世襲罔替’難得!”鄔思道一雙眸子在燈下晶瑩生光,沉靜地一笑,說道:“鐵帽子王,兒孫永永無既。好嘛!連你加上一共九位了。”

“你今晚怎麼了,這麼不陰不陽的?”

鄔思道伸手將一杯茶推給允祥,長歎一聲默然不語,見允祥一臉驚訝之色,苦笑道:“十三爺,我和你認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任俠仗義,很佩服你的為人。今日有句話,說出來或許我要人頭落地,不知當講不當講?”

允祥被他的神情驚呆了,手裏捧著已經涼了的茶,死死盯著鄔思道。

“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拚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鄔思道仿佛不勝其寒,緊緊抱著銅手爐,聲音低沉嘶啞。“四爺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

“你不是說他龍驤虎步……”

“不錯,那是當時的話,他沒信心。”鄔思道語氣冷峻得令人發抖,“你沒勘透世情。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我不信!今日四哥還說,決不做鳥盡弓藏的事!”

鄔思道陰冷地一笑:“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周用誠、墨香墨雨、性音和粘竿處十幾個最心腹的,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

允祥驀地一個驚顫,臉色變得蒼白如紙,翕動了一下嘴唇,竟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兩個人在燈下交換著目光,隻聽院外一陣風聲,像是什麼在樹林子裏撲棱了一陣翅膀,接著便是鴟鳥淒厲的大叫聲,叫得允祥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這樣寒冷的冬夜,到處是堅冰和積雪,雍和宮孤零零地處在京郊,四鄰不靠,全是曠野,胤禛所有的內眷又都搬進宮裏,隻留下了原來書房的人和幕僚和尚,這時滅口,真正是殺人如草不聞聲!允祥噓了一口冷氣,刹那間,他冒出一個念頭,竟想奪門逃出去!

“十三爺,你不要害怕,隻要你收斂鋒芒,萬歲不會怎樣你,”鄔思道撥了一下蠟芯,屋裏亮了一點,“我隻求你一件事,不要把我的話說給別人。易經有雲:君不密喪其邦,臣不密喪其身——不用為我操心,我有自全之道。”

“那——坎兒他們呢?”

鄔思道垂下眼瞼,深長歎息一聲:“他們不該知道的東西知道得太多了……”正要接著說,便聽遠遠一陣腳步聲,周用誠一躥一蹦地跳進來,搓手跺腳地笑道:“好天氣,賊冷賊冷的!文覺那邊預備齊了麼?主子已經回來了!”話音剛落,胤禛已帶著十幾個太監進來,見鄔思道掙紮著要起來迎接,忙上前雙手按著,嗬嗬笑道:“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不要做這生分模樣。今晚這一聚十分難得,過了明兒,就又忙起來了。怎麼這屋裏隻點一枝蠟?——走,咱們過書房那邊,邊吃酒邊談——”幾個小太監聽皇帝嫌暗,忙不迭又點了七八枝蠟燭。允祥隻像傻子似的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切,審量著胤禛,覺得一下子陌生了許多。

“萬歲!”鄔思道到底掙著跪了下去,伏地行了大禮,說道:“臣有密奏的事。”

胤禛疑惑地看了看允祥,坦然說道:“——那,十三弟你們先過去,和文覺性音他們先說話,等著我。我和先生聊幾句就過去。”待允祥帶著一幹人離去,胤禛又問:“老十三來都說了些什麼?你神色不對呀!——你起來說話。”

“為的就是這件事。”鄔思道坐直了身子,心事重重地說道,“十三爺來報喜,說萬歲預備起用臣。臣單獨見萬歲,就是想辭謝萬歲。”胤禛沒言聲,站起身踱至窗前,望著外頭漆黑的夜,半晌才問:“為什麼呢?”鄔思道盯著胤禛的背影,緩緩說道:“臣有三忌,三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