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曆史罪人的是,他當上國家元首之後,因一己私欲而阻礙了中國的民主政治的發展--他用收買與武力的交叉手段扼製著繈褓中的民主製度,取消黨派、解散國會、鉗製言論,終至悍然恢複帝製,從而使近代中國的民主政治之旅一上路就崎嶇艱履,陰謀政治卻大行其道。始作俑者,罪責難逃!
離開袁林時,正遇幾位壯漢在一個幹部模樣的人的指揮下,往西廊房裏挪一尊半人多高的石菩薩像。粗繩網住不知哪朝哪代的新出土的這尊文物,但它卻永遠神情恬和,任你把它挪到哪裏。它似乎知道已身不由己。
抬頭看簷下,才知這排廊房是“安陽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跟進去一看,除了甲骨文之外的曆代文物還真不少呢!
靠牆一溜全是神像,剛剛請進來的菩薩將被塞進其中的一個空檔裏。
肌肉結實的農民們在不大的空間,隨著一人喊著:“南邊的走!”“北邊的走!”的奇特的號子,左右扭著,生生把這尊沉重的昔日神像挪到了想安置的地方。
屋裏展示最多的當然是袁氏的圖片。
有一幅很眼熟的照片被放大了掛在牆上,是落魄的袁世凱與其兄袁世廉在船上戴笠披蓑垂釣的寫真。這是最典型的一幅表明自己無意於政治的閑雲野鶴照。
照片下麵有袁的題詩二首:
其
一
身世蕭然百不愁,煙蓑雨笠一漁舟。
釣絲終日牽紅蓼,好友同盟隻白鷗。
投餌我非關得失,吞鉤魚卻有恩仇。
回頭多少中原事,老子掀須一笑休。
其
二
百年心事總悠悠,壯誌當時苦未酬。
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無盤石,歎息神州持缺甌。
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這詩寫得真不錯!若出自別人筆下,或可為傳誦至今的近代佳句,可惜竟是袁氏所賦!
然而,不是胸負兵甲、蔑視王侯的大丈夫,又焉能寫下這般鏗鏹作響的律詩?
在“南邊的走!”“北邊的走!”的號子聲中,咂摸著這首詩,我不知這尊早被定位了的北洋時代第一石像,是否會如同那位無奈的菩薩一樣,不知什麼時候再被後人挪動位置。
一時竟忘了身置何時。
2000年9月5日
2005年7月3日
2011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