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五修煉》(2)(1 / 1)

他於1970年取得斯坦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工程學士學位,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社會係統模型塑造碩士學位及管理學博士學位。延伸閱讀

【美】彼得?聖吉:《變革之舞—學習型組織持續發展麵臨的挑戰》,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11月,定價:68.00元。

主題書評

學習型組織與五項修煉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預言,全世界在管理上正在醞釀一個新趨勢,這個趨勢是由全球競爭所帶動的。在全球的競爭風潮之下,人們日益發覺21世紀的成功關鍵,與19世紀和20世紀的成功關鍵有很大的不同。在過去,低廉的天然資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而傳統的管理係統也是被設計用來開發這些資源。然而,這樣的時代正離我們而去,發揮人們的創造力現在已經成為管理努力的重心。更重要的是,有些領導者與管理者已經開始深切地體驗到,我們一定能找出對策來化解那些根源於不斷分割所產生的組織病毒,它使許多組織充斥著你爭我奪、互相防衛的內部競爭,以及鉤心鬥角、玩弄手段的政治遊戲,它隻會消耗人們大量的精力,不斷打擊人們的工作意願,使組織永遠不可能建立偉大企業所必需的根基。我們似乎能依稀看到這樣一個曆史發展的邏輯,工業化的力量同時也是強大的分割力量。隨著工業的進步,分割在西方以加速的步調演進,並不意外。農業革命時播下的分割種子,在煙囪、工廠和傳統工業管理的氣候中,步調更加快了。因此,當中國社會進入現代世界經濟體係的時候,當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經濟的時候,她的進展自然會讓人們不禁產生疑問,用彼得?聖吉的話來說,她會不會步入工業社會的後塵?物質愈富足,就愈唯我獨尊,傲視於自然秩序之上?她會不會犧牲社會來發展經濟?她會不會變成另外一個不擇手段的剽竊自然、以非永續性及危害後代的方式發展的社會?或者,她會不會找出一條新路?是生存,是滅亡,這個哈姆雷特式的難題已到了迫切需要解答的境地。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想嚐試著給這個難題予以正解。這是一本探討個人及組織生命的書,這本書中所介紹的原理和技術,可以提供這樣一條途徑的初始架構。它植根於不斷省思我們心靈深處的真正願望,強調尊重個人願景(它的含義是:一種共同的願望、理想、遠景或目標),並建立共有願景;它植根於我們本有的創造性群體交談能力,而使集體遠比個體更有智慧;它植根於我們對人類係統概念化和建立共同了解的能力上;它植根於重視整體互動而非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它是一條在本質上與西方工業發展完全不同的途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