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茗風濃——茶館(2 / 3)

茶館的文化功能

宋代的茶館具有一些文化功能,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飲茶解渴的場所,它開始給人們提供精神愉悅的功能,這在茶館的裝飾上表現的很明顯。如《夢粱錄》中說杭州的大茶館富麗堂皇,目的雖然為了吸引客人,但它確實美化了環境,增添了飲茶的樂趣。今天,許多茶館同樣重視裝飾,使得飲茶具有了優雅的環境。此外,許多茶館還安排了多樣化的文化活動,以滿足不同層次人們的需要。

據史料記載,宋代除了唱曲、說書、賣娼、博弈的茶館之外,還有人情茶館、聘用工人的市頭、蹴球茶館、大街車兒茶肆、士大夫聚會的蔣檢閱茶肆,甚至還有買賣東西的茶館。出入茶館的人也形形色色,尤其是一些靠茶館謀生的社會下層百姓。據《東京夢華錄》載,茶館中有專門跑腿傳遞消息的人,叫“提茶瓶人”。最初,這些人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文人,後來範圍擴大,媒婆、幫閑也廁身其間了。

兩宋茶館雖不是鼎盛時期,但它基本上奠定了中國傳統茶館文化的基礎,此後元、明、清直至近代的茶館雖呈現出不同風貌,但基本沒有超出兩宋茶館的格局。

延伸閱讀

形形色色的宋代茶館

宋代茶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以下四類:

歌舞茶館,即《東京夢華錄》所謂中“按管調弦於茶館酒肆”。據《武林舊事》所載,杭州較有名的茶坊都有歌妓。

說書茶館。據《夷堅誌》載,在南宋孝宗時,杭州茶館中就有人說書了。據《夷堅誌》載:“四人同出嘉會門外茶肆中坐,見幅紙用貼,尾雲:‘今晚講說《漢書》。”

妓院茶館。《夢粱錄》載:“大街有三五家開茶肆,樓上專安著妓女,名曰花茶館。”

博茶館。洪《鬆漠記聞》載:“燕京茶肆設雙陸局,或五或六,多至五十博者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具也。”

各具特色的元明茶館文化

到了元代,茶館依舊風行九州,崇尚“俗飲”也是這一時期茶館文化的特征。明代的茶館文化則更為成熟,雅俗並存的文化格局更是彰顯了中國茶館文化的兼容並包。這時的茶館,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縮影。

元代茶館的數量很大,在民間甚至把“茶帖”(類似於現在的代金,專門在茶館中使用)當錢使用,由此可見茶館在元代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普及。元代茶館的社會功能也是多樣化的。如元人秦簡夫的雜劇《東堂老勸破家子弟》中說,“柳隆卿、胡子傳上,雲:……今日且到茶房裏去閑坐一坐,有造化再弄個主兒也好。”這裏的柳隆卿、胡子傳是戲中兩個幫閑無賴人物,他們所說的“再弄個主兒”即尋找有錢人家的子弟,慫恿其揮霍,自己從中撈錢的意思。這個例子說明元代茶館文化已經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了。

崇尚“俗飲”的元代茶館文化

元代文人對茶館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變化。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普遍認為茶館品位不高,“非君子駐足之地”。而元朝的社會情況有較大的變化,文人受其影響很大。因為入主中原的蒙古族人不太重視文化教育,元朝建立之初就取消了科舉考試,使許多知識分子失去了惟一的一條走向仕途的道路。鬱悶的文人開始熱衷於泡茶館,以排解心中的煩悶。

由於蒙古人性格豪爽質樸,對宋代精致文雅的茶藝茶技不感興趣,而是喜歡直接衝泡茶葉。因此,散茶在元代大為流行。散茶簡化了飲茶的程序,在某種程度更加有利於飲茶的普及,促進茶館的大規模發展。此外,隨著飲茶的簡約化,元代茶文化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趨勢,即“俗飲”日益發達,飲茶與百姓生活結合得更為密切而廣泛,而“俗飲”也正是茶館文化的精神。

“雅俗共享”的明代茶館文化

“茶館”一詞正式出現在明代末期。據張岱《陶庵夢憶》記載:“崇禎癸酉,有好事者開茶館。”明代茶館較之唐宋,多元化傾向更加明顯。經過唐、五代、宋、元的發展,茶館在明代走向成熟。

明代茶館較之以前各代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茶館的檔次有了區分,既有麵對平民百姓的普通茶館,也有了滿足文人雅土需要的高檔茶館,後者較之宋代更為精致雅潔,茶館飲茶對水、茶、器都有嚴格的要求,這樣的茶館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可以出入的。明代市井文化相當繁榮,這是由於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商品經濟也十分發達。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明代的茶館文化又表現出更加大眾化的一麵,最為突出的表現即是明末北京街頭出現了麵向普通百姓的大碗茶。

明代茶館除了茶水之外,還供應各種各樣的茶食,僅《金瓶梅》一書就提及了十餘種之多。此外,這一時期曲藝活動盛行。北方茶館有大鼓書和評書,南方茶館則盛行彈詞。這為明代通俗文學的繁榮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張岱在《陶庵夢憶二十四橋風月》還記載了江蘇揚州“歪妓多可五六百人,每日傍晚,膏沐熏燒,出巷口,依徙盤礴於茶館酒肆之前,謂之‘站關’。”可見妓女之眾、茶館之多,而妓女與茶館的共生關係更值得研究。

元明茶館文化具有雅俗共存的特征,從而突破了茶館的庸俗化傾向,滿足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不同需求,也使茶館自身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同時,也進一步體現了茶館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茶館文化。

知識小百科

中國古典茶館樣式——室內園林式

當“自然”越來越為城市稀缺時,把大自然搬入茶館,在室內營造自然美景的做法就日益風行。它以中國園林建築為藍本,模仿古代私家花園而建,極富典型的江南園林特色茶館。小橋、流水、亭台、假山、拱門,被從室外移入室內,一應俱全,使人恍若置身煙花三月的江南。不經意間,秀美的山石中,已經映現了幾分閑情野趣,而那清寧質樸的氛圍,更能使人真切地融人到久違的大自然之中。如上海的車馬炮茶坊整體設計借鑒了明清時代江南園林亭、台、樓、閣的設計布局。茶桌周圍布置著流水、溪石、栽花等景觀,更有難得一見的水風車。在幽雅的音樂背景中,使人仿佛置身江南的小橋流水之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