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做個職場為人處世的高手(6)(2 / 3)

(1)留意對方的感受,不要以自己為中心。

當你去探訪一個遭遇不幸的同事時,你要記得你到那裏去是為了支持他和幫助他。你要留意對方的感受,而不要隻顧自己的感受。

不要以同事的不幸際遇為借口,而把你自己的類似經曆拉扯出來。要是你隻是說:“我是過來人,我明白你的心情。”那當然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你不能說:“我母親死後,我有一個星期吃不下東西。”每個人的悲傷方式並不相同,所以你不能硬要一個不像你那樣公開表露情緒的人感到內疚。

(2)盡量靜心傾聽,接受他的感受。

喪失親人的人需要經過悲傷的各個階段才能逐漸轉變心情。這樣的人談得越多,越能產生療效。要順著你朋友的意願行事,不要設法去逗他開心。要靜心傾聽,接受他的感受,並表示了解他的心情。有些在悲痛中的人不願意多說話,你也得尊重他的這種態度。一個正在接受化療的人說,她最感激一個朋友的關懷。那個朋友每天給她打一次電話,每次談話都不超過一分鍾,隻是讓她知道他惦記著她。這每天的一分鍾關懷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安慰。

(3)說話要切合實際,但是要盡可能表現樂觀。

泰莉·福林馬奧尼是麻州綜合醫院的護理臨床醫生,曾給幾百個艾滋病患者提供谘詢服務。據她說,許多人對得了絕症的人都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他們說些“別擔心,過一下就會好的”之類的話,明知這些話並不真實而病人自己也知道。

“你到醫院去探病時,說話要切合實際,但是要盡可能表現樂觀,”福林馬奧尼說,“例如‘你覺得怎樣?’和‘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這些永遠都是得體的話。要讓病人知道你關心他,知道有需要時你願意幫忙。不要害怕和他接觸。拍拍他的手或是摟他一下,可能比說話更有安慰作用。”

(4)主動提供具體的援助。

一個傷慟的人,可能對日常生活的細節感到不勝負荷。你可以自告奮勇,向他表示願意替他跑腿,幫他完成一項工作,或是替他接送學鋼琴的孩子。“我摔斷背骨時,覺得生活完全不在我掌握之中”,一位有個小女孩的離婚婦人瓊恩說,“後來我的鄰居們輪流替我開車,使我能夠放鬆下來。”

(5)要有足夠的耐心。

喪失親人的悲痛在深度上和時間上各不相同,有的往往持續幾年。“我丈夫死後”,一位寡婦說,“兒女們老是說:‘雖然你和爸爸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現在爸爸已經過去了,你得繼續活下去才好。’我不願意別人那樣對待我,好像把我視作摔跤後擦傷了膝蓋而不願起身似的。我知道我得繼續活下去,而最後我的確活下去了。但是,我得依照我自己的方法去做。悲傷是不能夠匆匆而過的。”

在另一方麵,要是一個同事的悲傷似乎異常深切或者曆時長久,你要讓他知道你在關心他。你可以對他說:“你的日子一定很難過。我認為你不應該獨立應付這種困難,我願意幫助你。”

跟很多同事交流時要照顧到每一個人

有時,我們要跟很多同事進行交流和談話。你當然不可能在討論、開會或聚會時把你的時間和注意力平均“分配”給在場的每個人,而且一定有某些人是你需要特別重視並想特別關照的。

但尤其是這種場合,在場的每個人都可能特別在乎你對他的重視程度。每個人都希望你在大家麵前表示出你對他的尊敬和重視,給足他麵子。要是你忽視了他,這份在眾人麵前的怠慢和輕視會讓他尤感失望。

所以,這種場合下你要把每個人都視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群體中的一員”。對他們的態度不能有太大的厚此薄彼的差別,請讓每個人都明白,你在注意他並尊重他,別讓任何人感到你對他的尊重程度不如他人。

不要心不在焉,隻顧某一位重要同事而忽視了其他同事。當你和重要同事的談話結束時,不要就此大鬆一口氣,開始漫不經心,應自始至終也給在場的其他人一份關注和照顧。盡量熱情地問候每個人,如果可能,要跟所有在座者打招呼,不要隻因為有些人離你稍遠些或職位稍低些,你就忽略了他們。尤其此時,你要費點事兒上前招呼。正因為人們知道大多數人怕麻煩,不會特意這樣做,所以,你“不嫌麻煩”的舉動就更顯突出,能得到對方的欣賞。

談話時,要直接與每個人交流,與每個人交換眼神。

如果沒有特別原因,就不要談論多數人不感興趣、無法插話的話題,也不要進行令多數人興味索然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