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理智地經營好婚姻(1)(1 / 3)

準確地分清友情和愛情

在現實生活中。男女交往,由於不懂得雙方的心理而糾纏不休。或失之於冒失或失之於優柔寡斷的現象的確不少。

在分不清友情和愛情的時候,一個人往往坐臥不寧、寢食不安。因此,分清兩者的區別是非常必要的。關於友情與愛情的區別,日本一位心理學者提出了五個指標,可供參考。

(1)前提不問。

友誼的前提是“理解”,愛情則是“感情”。友情最重要的支柱是彼此的相互了解,不僅是對方的長處優點,就是短處缺點也要充分認清。隻有這樣,才能產生友情。愛情則不然,它是對對方的美化,視作理想後產生了戀愛,貫穿其間全過程的是感情。

(2)要求不同。

友情的地位“平等”,愛情卻要“一體化”。朋友之間立場相同,地位平等,彼此之間無須多餘的客氣,也沒有煩惱的擔憂。如果遇到對朋友不利時,可以直率地提出忠告。朋友之間就是這樣,有人格的共鳴,亦有劇烈的衝突。愛情則不然,它具有一體感,身體雖二,心卻為一,兩者不是互相碰擊。而是互相融合。

(3)規則不同。

友情是“開放的”,愛情則是“關閉的”。兩個人有堅固的友情。當人生觀與誌趣相同的第三者、第四者想加入的話,大家都會歡迎。愛情則不然,兩人在戀愛,如果第三者從旁加入,便生嫉妒心理和排除異己的行為。

(4)基礎不同。

友情的基礎是“信賴”,愛情則是糾纏著“不安”。一份真誠的友情,具有絕對的信賴感,猶如不會動搖的磐石。相反的,一對相愛的男女,雖不是沒有信賴對方,但老是被種種不安所包圍,比如“我深深地愛著她,她是否也深深地愛著我?”“他的態度稍微變了,是不是還和以前一樣地愛著我?”

(5)期望不同。

友情充滿“充足感”,愛情則充滿“欠缺感”。

當兩個人是親密的好朋友時,彼此都有滿足的心境:但當兩個人一旦成為情人時,雖然初期會有一時的充足感,可不久之後,就生不滿足感,總希望有更強烈的愛情保證,經常有一種“莫名的欠缺”尾隨著,有著某種著急的感覺。

準備戀愛的青年朋友在和異性交往過程中,不要欺騙自己,不要演戲,要好好地反省自己內心的情感動向,依據上述五個指標,仔細地觀察、反省、並做綜合分析,對友情與愛情做出正確的判斷。

生活中有的人談戀愛一談即成,有的人談戀愛卻屢屢告吹。對於後者來說,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沒有在恰當的時候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恐怕也常是戀愛失敗的原因之一。(在本章的例子中,全用了“他”。如果你是男性,把“他”變成“她”即可。)

那麼,什麼是“恰當的時候”和“恰當的方式”呢?

(1)準確地了解對方的心意。

就“恰當的時候”而言,關鍵在於要正確判斷和了解對方的心意,做到“知己知彼”,掌握火候,不失時機。為此,建議你在求愛之前,不妨對下列幾點作一番回顧:

①你們倆在一起時,他是否表示出愉快、舒暢,樂意與你共敘衷曲?

②當有其他女友與你一道和他同時接觸的情況下,他是否主動接近你,並對你格外關注?

③當你向他談起自己的理想、誌趣及對生活的看法時,他是否感興趣,並引起共鳴?

④當你主動與他接近時,他的態度是否熱情、積極,沒有表現出冷淡、回避和敷衍的情緒?

⑤對你的思想、品行、學識、情趣,他是不是衷心讚許?

如果上述幾條的答案,基本上屬於“否”,那就說明你向他求愛的條件還不成熟,不宜操之過急;如果答案基本上是屬於“是”。那就表明時機已接近成熟,可以試一試了。

(2)采取恰當的方式。

①投書問路。

表白愛情的簡單易行且保密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寫信。你可以在信中盡你的才智一吐心曲。但要注意,這是“問路”信,千萬不能洋洋灑灑、傾盡衷腸,或通篇充滿“我愛你”之類赤裸裸的直白。這樣做即便不引起對方厭惡,也會對你沒有好感。所以,問路信以幽默含蓄為美。

②大膽約會。

你可約對方去聽音樂、看電影、散步、溜冰、跳舞。這類邀請既文明、親切、自然,又富於生活情趣。如果你常對對方特別邀請,自然會使對方領略到心心相印的特殊感情。

③托人說“情”。

如果你感到很害羞,難以啟齒,那就明這種舊式的、正統的、又能避免難堪的表白方式。你可委托信得過的親朋好友,將自己的愛的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對方。這個人不僅可以起到介紹情況、穿針引線的作用,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擔保作用。

④暗示心曲。

你可以向對方贈送一些小禮品來暗示愛情。這個禮品的選擇一定要巧妙,既寓意深長,又富有浪漫色彩,這樣,對方既不會感到唐突,又能從中體會到你那顆怦然跳動的心。

這種小禮品很多,如一束淡藍色的“勿忘我”絹花;兩顆“此物最相思”的紅豆,等等。

對心愛的人不能無條件地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