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巧妙說話,靈活辦事(4)(2 / 3)

因為我要去的地方是一個軍事基地。這些人聽說我和這樣的地方有關聯,備感能夠有機會給我這樣的人指路非常榮幸。那位站起來的老同誌還放下手中未下完的棋,專門把我送上了末班公共車。

建議你也試試這種方式,到一個陌生城市後,向一個地位低於你的人請教:“不知道能不能請你幫我一個小忙,告訴我怎樣才能到某個地方?”相信你會有一個良好的收獲。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運用這項原則,把一個刻薄的敵人變成了他一生的朋友。那時,年輕的富蘭克林憑著自己的才幹,不但建立了一個小印刷廠,還當選為費城州議會的文書辦事員。

可是,他的能幹卻招致了議會中另一位同樣有錢又能幹的議員的敵對。這位議員不但不喜歡富蘭克林,還公開斥責他。

富蘭克林覺得這樣的一種情況非常不利於自己發展,他決心使對方喜歡自己,他聽說對方圖書室裏存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書,就寫給他一封便箋,表示自己非常希望借來一閱。

這位議員馬上叫人把那本書送了過來。過了大約一周,富蘭克林把那本書還給議員,並附上一封信,表示非常感謝。

以後在議會裏相遇的時候,這位議員居然一反常態,跟富蘭克林打起了招呼,並且很有禮貌。自那以後,他隨時都很樂意幫一幫富蘭克林。他們二人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到他去世為止。

富蘭克林雖是二百多年前的人了,而他所運用的心理方法,也即請求別人幫你忙的心理方法,對現代人仍然有參考意義。在你求人感到為難的時候,不妨在心理告訴自己:“這樣也能使對方感到滿足。”這樣,你就會從內心感到很容易了。

三心二意,辦事不宜

辦事應該有主見,不要人雲亦雲,讓對方牽著鼻子走。辦事沒有自己的主張,一味地隨著別人的思路而改變想法,這樣辦事一般不會成功。

張三想學一門手藝,可他是個沒有主意的人,究竟學什麼,他自己都定奪不下來。這時,有人勸他說:“做雨傘吧,雨傘人人都要用。”

於是,張三便選擇了製作雨傘這個行當。兩年後,張三學成歸家。師傅送給他一整套製傘的工具,讓他獨立謀生。

張三回到家鄉開了一家雨傘鋪,開始製傘,沒想到他的雨傘難以出售。他一氣之下。便扔了製傘工具,決定改行。這時,又有人勸他說:“看天這麼旱,學製水車吧。”張三想了想,覺得這主意不錯。於是,又開始去學製作水車,沒想到學會了製作水車,天又陰了,一連幾天不停地下著大雨,水車又沒有人要了。他隻好重新購買做雨傘的工具,但開業沒幾天,天又放晴了。

後來,又有人勸他:“做雨傘、做水車都需要工具,而這些工具都是鐵製的,你還不如去學鑄鐵。”於是他去學鑄鐵。但歲月不饒人,此時他已經老了,掄了幾天大錘,身體便支撐不住了,隻好放棄。

辦事三心二意的張三,不斷地變換著謀生角色,最終一事無成。

在生活中,有些人辦事總是三心二意,很難決定該怎麼做。如果執意要等到最好的時機才做決定的話,那將什麼決定都做不出來,更談不上辦成什麼事了。所以,無論辦什麼事,隻有選中目標,堅持不懈地幹下去,才能成功。

有一次,蘇格蘭國王布魯斯與英格蘭軍隊交戰。布魯斯國王被打得大敗,躲在一所古老的茅屋裏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