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快樂的心態(3)(2 / 3)

從內心決定讓自己快樂起來

“我製定並實現了我的畢生目標,事業上已經功成名就,???卻犧牲了我的個人和家庭生活。我不再了解我的妻子和孩子。我甚至不能確定我是否了解我自己和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不得不捫心自問——這是否值得?”

“我又進行了一次節食——在今年這已是第五次了。我知道自己的體重過重,而且確實想改變這種狀況。我翻閱了所有的新資料,製定了目標,並以一種積極的精神態度使自己振奮起來,我給自己打氣——我能堅持下來,但我未做到。幾星期後我就敗陣了。看來我連對自己做出的允諾都信守不了。”

“我一科又一科地上著有效管理培訓班。我對雇員們寄予厚望,而且對他們竭力表示友好並公正地對待他們。但我從他們那裏感覺不到忠誠……我可怎麼辦才好?”

“不管我用什麼辦法,要做的事沒完沒了,時間老是不夠用,我整天——每天,一星期七天都感到精神上壓力重重,心煩意亂。我已參加了一些時間規劃的講習,並試用了五六種不同的時間安排方法。它們有些作用。但我仍感到自己現在並未過著一種我所想過的幸福、寧靜和富有成果的生活。”

“我很忙,的確忙。但有時候我不知道我現在的所作所為從長遠看是否

會有助益。我確實希望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不管怎麼樣,由於我的存在,情況還是有所不同了。”

“看到朋友和親戚取得了某種成就或獲得了某種承認,我熱情地向他們祝賀。但在內心裏,我卻感到悲哀憂傷,我怎麼會有這種感覺呢?”“我具有堅強的個性。我知道,在幾乎所有的交往中,我都能左右結局。在大多數時候,我甚至能以影響別人來提出我所想要得到的答案,以此達到目的。我仔細思量了每一次情況,我確實感到自己的主意通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但我感到不安,總想知道別人在心裏究竟是怎麼看我和我的主意的。”

“我的婚姻已變得淡然無味。我們並不吵架或發生別的什麼事,隻是彼此之間不再相愛。我們已向旁人谘詢求教,並已做了種種的嚐試,但看來我們就是不能重新燃起我們曾懷有的情感。”

生活中你是否經常聽到有人這樣抱怨,你是否也有上述一種甚至幾種類似的感覺?

《向你挑戰》一書的作者廉·丹佛認識到,他所接觸到的許多人從外表看事業飛黃騰達,但內心卻一直受到某種饑渴的困擾;他們渴望自身獲得和諧與效力,渴望與他人建立起一種健康和日益增進的關係。

這是一些深層問題、使人感到痛苦的問題——施以權宜的應急方法無法加以解決的問題。

廉·丹佛指出:我們不僅必須觀察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還必須觀察一下我們看世界時所透過的透鏡,以及透鏡本身規定了我們對世界給予何種的解釋。如果我們想改變這種情況,我們首先必須改變我們自己,而要有效地改變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改變我們的觀念。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生物,乃是因為具有極強的改造能力,可以把任何東西或想法轉換或改變成能讓自己覺得快樂或有用的東西。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夠過著豐富內在生活的動物,他經常不看外在的環境怎麼樣,而是憑著自己的選擇,來認定自我和決定未來的行動。而我們最強的能力,便是能把自己的經驗結合別人的經驗,創造出完全不同於

任何人的方式,展現在生活的各種層麵上。因而,也隻有人能夠改變心態,使痛苦化為快樂或使快樂化為痛苦。

曾有這樣一件事,有一個人把自己關在籠子裏絕食抗議,他為了某個理由有30天沒有進食任何食物,結果還能活下去。在肉體上他所承受的痛苦非常大,然而此舉卻能吸引大眾注意,他因而得到快樂,結果所受的痛苦便為快樂所抵消。若把範圍再縮小一點,有些人之所以願意忍受肉體的折磨,乃是因為這樣能得到鍛煉身體的快樂,使嚴格克己的磨煉轉化為個人成長的滿足。這也就是何以他們能長久忍受那樣的痛苦,因為他們能得到所要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