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一心想“恢複大清基業”,請了溥修的嶽父費地山教宗室子弟讀書。課書是由溥儀指定的《清朝實錄》和《聖武記》等,以示“不忘祖業”。每當費地山念到曆代帝後的“尊號”時都要出一身冷汗,錯一個字就是大不敬,要殺頭的。比如慈禧的“尊號”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煕皇太後”時,跟繞口令似的,真變態!
抗戰時,張一 拉了一幫七老八十的老男人組織了“老子軍”,並說:“……凡今七八十之老人,即當時二三十之健者。乃虛糜歲月,坐視難危,看壯士之犧牲,聽敵人之宰割,種種罪惡,皆在臨時苟得,臨難苟免,處己以安,而遺人以危,亡國為奴,恬不知恥……”
胡瑛長得像個猴子,說話陰陽怪氣,以前本來是個狂熱的革命黨,後來竟被老袁收買,做了“籌安會”的六君子之一。胡的腦後拖著一條長辮,胡每天都要精心打理,有人問他:“人家都在剪辮子,你還留著辮子搞什麼?”胡說:“你不曉得喲,俺這辮子作用可大哩!”又問:“為何要革命?”胡說:“哎喲,你革得,俺也革得,大家都革得喲。”
第一次直奉戰爭,直軍將領王維城率四十五旅與張學良和湯玉麟的四個團幹上了,王維城用計謀將張學良和湯玉麟打得大敗,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其中還有張學良的一口棺材。原來,張作霖讓小張仿三國時的龐德戰關公的辦法,抬著棺材督戰,不想張學良落敗,竟棄棺而逃。
張學良素以李世民自比,且對老李那句名言“水能載舟,亦能煮粥”頗為欣賞。曾花巨資購得《貞觀政要》一書,由於看不懂,便將楊史雲請來為他講解。楊屁顛屁顛地來到張學良的書房,等了好幾天都沒見著小張,後來才知道小張一直在妓院鬼混,大為失望。
朱光沐是張學良的貼身親信,對張極忠誠。有一次,有人給張學良寫信,信中責備他不應該老跳舞。張很得意,覺得責備得好,稱讚此人敢說實話,打算賞他。這時,旁邊的朱光沐接過信一看,淡定地說:“賞啥呀,這種投機之人,實在不安分,可惡,可惡!”張學良板著臉,不說話。
楊宇霆曾對人說:“張作霖老而無恥,張學良少不更事,這二人都不足與謀。”老張死後,小張欲殺楊而後快。先去找張作相商量,張作相說:“老帥剛死你就要玩殺人?不厚道吧?”小張悻悻而出。又找張景惠相商,張景惠大腿一拍,說:“速撲殺此獠,速殺之!不殺他,他就要殺你啦!”小張立馬一狠心,把楊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