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靈魂打架(2)(2 / 2)

“秀才正在垂頭喪氣,忽聽有人朗聲說道,‘恭喜恭喜,恭喜先生成名。’秀才一看,是一遊方的和尚。便說,‘我落魄潦倒如此,你還來拿我取笑。’和尚說,‘不然,剛才你的夢我已一一聽清,你這個舉人是當定了。’秀才問,‘此話怎講?’和尚說,‘這不也是明擺著嗎。雨天穿蓑衣戴鬥笠打傘,你想,既然穿了蓑衣戴了鬥笠,誰還會再去打傘呢?故你命中必有此一舉,而且是‘萬無一失(濕)’。城牆上長大樹,這樹木不在平地而居高處,這叫‘高中’,你的前途還遠不限於此。第三,你和內人背靠背相臥,這是不正常的,而你的內人並非和你離心離德之人,你們應該相對而臥,因此,你翻身的時候到了。’”

“那後來呢?”

“後來,這位秀才在那次鄉試中榜上有名,舉人的桂冠不偏不斜戴在了他的頭上。我不能再講了,還有位朋友已經等著急了。我也送你陶潛老先生幾句詩,作為結束。‘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李經緯先生吟完,化作氣息,頃刻附於李經緯體上。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李經緯聽到諸葛孔明先生詩句,肅然起敬。定睛一看,站在自己麵前的,並不是那位峨冠博帶的智者,而同樣是自己的一副傻樣。但想到其人既能朗誦出這等清朗詩句,定然不同凡響。便謙敬問道:“李經緯先生,適才二位一東一西,一左一右,在下正莫衷一是。閣下既有諸葛先生之風範,定有高論,請先生明示於我。”

“不敢當,古人雲‘法取乎上’,適才二位所言,皆下策也,先生萬不可取也。”

“那麼何為上策呢?”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都要順應自然。自然就是無為,無為既無執著。既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勉強社會,正所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你要找到早上跑操的感覺,隻要自信地邁動雙腿,終點就會自然而然地到來。你現在的問題就在於功利主義思想太強。是金子終有閃光的時候,你應該相信自己才對。”

“朋友,我的征途太遙遠了,莫非要跑到老不成?”

“不然。剛才二位先生所言,一則太左,一則太右。太左者,過猶不及。一旦不成功,會傷你元氣,不合乎你的個性,你不會接受。太右者,是一種出世逃避態度,會使你前功盡棄,同樣不合乎你積極進取的個性,也不可取。而你目前最好的選擇,乃是取中。不緊不慢,悠著往前走。你的征途並不遙遠,你現在也遠未老朽。心態要端正,目光要遠大,心氣要和平,舉止要穩重。不驕不躁,不卑不亢。‘無為而無不為’,看似無思想,無追求,而實際上是一種真正的追求,是聰明的追求,是大智若愚。不要讓別人對你有汲汲於功名的印象。越是這樣,人們有了防備,你的路上會多幾塊石頭,多幾條溝坎。欲速則不達,看慢實快。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噢--”

“要相信社會,相信群眾,相信自己,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人心都是肉長的,人人心中有杆秤。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機會麵前人人平等,大自然麵前都是親生兒子,沒有嫡庶之分。付出的勞動愈多,心中愈踏實,得來的江山也更加牢穩。而那些投機取巧之徒,阿諛奉承之輩,不但被人們所不齒,而且一旦得逞,也終會失去。”

“朋友,你的話真是金玉良言,可現在還有許多人勸我要活動活動,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活動有高下之分,正誤之別,不可偏執一端。上躥下跳,急功近利不對。坐守窮廬,老死林泉也同樣不可取。還是我剛才說的,要順乎自然。有了良好的關係,未必不可利用。但不可巴結賣乖,乞求恩賜,更不可采用不正當手段,要自自然然的。有的關係,是你的前輩付出巨大代價之後播下的,他沒有收獲,現在輪到你了。這就是所謂的因果關係。”

李經緯先生正在高談闊論,誰知另外兩個李經緯先生突然又走了出來,一起在李經緯麵前吵鬧起來:“要迷途知返--”,”要發揚刑天舞幹戚之精神--”,”要順乎自然--”

三人吵得難解難分。李經緯又糊塗起來,不由感歎道:“唉,做人真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