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圈(古代)》
【零一】
屋外淅淅瀝瀝雨好似沒個頭,不過八月天,就已讓這寒雨淋得冷到骨子裏。廊下慘淡一片光,晚霧彌漫。
常台笙站門外低頭搓了搓手,性地哈了口氣,裹緊了身上衣裳。
門內傳來說話聲,間或夾雜著歎息。離別,難免這樣子。
她約莫等了一刻鍾辰光,麵前“吱——呀”一聲,屋門終是打開了。
頭頂燈籠略晃了晃,影子搖動。這是嫂子娘家舊宅,四處都看著破落。常台笙今日到這裏來,是要接走一個孩子——她侄女,常遇。
長兄半年前去世,嫂子帶著他們唯一女兒回了娘家,而如今嫂子將改嫁,娘家人便讓常台笙來接走這孩子。
“就拜托你了。”嫂子麵上各種神色交織,卻也隻這樣說了一句,隨後鬆了手,將一個六歲孩子推出了門。
常遇抬頭看著常台笙,又倏地抱緊了懷裏包袱,埋下頭去。
常台笙久久沒有說話,末了也隻是將手伸過去給她,言簡意賅地說:“走了。”
回常府馬車上,常遇悶悶,不怕冷地撩起車窗簾子朝外瞅著,混著水霧風刮進來,街道上零零散散燈籠光亮晚霧裏,恰似夢境。
常台笙怕她凍著,探過身去要壓簾子,小丫頭卻偏過頭來看她一眼,那眼神讓常台笙頓時縮了手,便任由她這麼撩著簾子。也隻一瞬,她又從旁邊蒂條筐裏取了毯子給常遇裹好,這才放心地讓她看夜景。
車子一走便是大半個時辰,途中路過芥堂,常台笙忽喊道:“停一下。”
馬車穩穩當當停下,車夫將腳凳取下,撐了傘外等著。常台笙看一眼蜷角落裏小丫頭,伸了手給她:“來,下車。”
芥堂是常家世代經營刻坊,早期隻替書肆刊刻書籍,常台笙十六歲那年接手之後,漸漸開始掛牌子做書坊。如今,芥堂以校刻精審、內容考究、獨具特色江南一帶很有聲望,當然,有芥堂書牌版印書,售價也不便宜。
常遇跟著常台笙進了芥堂,穿過忙碌又充斥著書墨味道得間,覺得光線一下子暗了下來。她回頭看看,常台笙道:“怎麼了?”
小丫頭嘴裏也隻蹦出毫無生氣三個字:“真熱鬧。”
常台笙聞言,側臉走道裏昏昧燈光映照下,顯得有些孤寂清寥。
忽地,走道頭傳來一個上了年紀男聲:“東家,陳公子那裏來了消息,說是願意見一麵。”
“還說了什麼?”常台笙轉過身去。
“隻今晚有空。”
常台笙聞言立即沿著走道往裏走,常遇則抱著包袱邁開小短腿步跟後頭跑。裏頭是常台笙書房,推開來隻見東西放得密密麻麻,原本並不小空間卻看起來十分逼仄。
常遇摟住包袱站門口沒進去,隻皺皺小眉頭。
常台笙進去取了東西便出來,利落地關了門又往外走。常遇則又跟上去。
待走到堂間,常台笙霍然回頭,有些愧赧地對小丫頭道:“姑姑要出去一趟,你這裏待一會兒,讓宋管事帶你先吃晚飯可好?”她言罷便招手示意宋管事過來。
有些上了年紀中年男子走到常遇身邊,與常台笙說請東家放心。
常台笙轉身要走,沒料才剛邁出去一步,便覺袍子被人揪住了。她回頭,見小丫頭正揪著她衣服不放,拽得死死很是用力,似乎怕她這一走不回來。
“算了,我帶她一道走。”
常台笙言罷便往外走,小丫頭緊跟不舍,一步也不落下。
兩個人都未食,馬車芙蓉樓外停了會兒,常台笙撐傘下去買了些軟軟糯糯點心,塞給小丫頭墊肚子。常遇埋頭吃了兩塊,沾了一嘴粉屑,卻擦也沒擦,小手拿了一塊遞給常台笙。
這雨夜裏,常台笙心裏忽地跳出一星暖融火苗,原本冷硬麵目神情,也別別扭扭出一絲。
馬車抵達陳宅時,淅淅瀝瀝雨居然停了。常台笙下了馬車,將小丫頭抱下來,走到門房遞了拜帖。
陳宅她並非頭一回來,但回回都吃閉門羹,這次主動拋出願意見麵消息,難得到像是被皇帝召見。
門房匆匆去又匆匆折回,讓常台笙進了門,指了指前路,示意她自己去。
偌大庭院植物蓊鬱有致,看起來很有生機,但——屋子建得實太奇怪,沒有幾進幾座,沒有廳房之別,就隻是一座大屋子建地表基台之上,外邊圍了一圈走廊。
且這座宅院裏,一點人聲都沒有,簡直清寂到可怖。
這座宅院主人叫陳儼,如今二十五歲,造詣天賦都極高。其十四歲即為弘文館待詔,曾領修過文賢殿禦覽,年紀輕輕便已是經學大家。按說這樣人應成為朝中棟梁,如今卻回了杭州。還未引起大範圍關注之前,常台笙想先拿到他稿本。
常台笙是個生意人,有慧眼,且講求時機。她愛捧有價值人,陳儼這樣有天賦人自然不會她清單之外。
隻是有道內消息稱陳儼為人十分古怪傲慢,極難相處。常台笙對此表示理解,出類拔萃人都有毛病,這很正常。這也是她幾顧陳宅皆吃閉門羹卻不放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