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崇嘏的生平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在坊間流傳。黃崇嘏出身豪門,後家道中落。其兄黃彥試圖以考取功名來改變家庭命運,無奈屢試不中,抑鬱而死。黃崇嘏為了完成兄長遺願,就女扮男裝進京趕考,考中狀元。後來,黃崇嘏向皇帝請求回鄉葬父,料理完一切之後,就依母姓改名楊姑,隱居銅鼓山,再未到過京城。據後來史學家考證,黃崇嘏四十一歲病逝,根本沒中過女狀元,改姓也是子虛烏有。盡管兩個版本有著較大的出入,但在去世年齡上倒很相似,兩個版本都是中年辭世。詩人命苦而壽短,似乎命中注定。希望這不是一個無法更改的定律,詩人招誰惹誰了?後世之人對黃崇嘏的看法也不一致,居然有著截然相反的觀點。明朝的郎瑛在《七修類稿》中強烈譴責黃崇嘏有"三不潔":"偽為男子上詩,一不潔也。服役為吏,周旋於男子中,二不潔也。事露而不能告所願,複以詩戲,三不潔也。何謂青鬆、白璧之操耶?"清朝女詩人王筠奉黃崇嘏為偶像,將其與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並列。她在一首《鷓鴣天》中表達了對偶像的敬仰:"閨閣沉埋十數年,不能身貴不能仙。讀書每羨班超誌,把酒長吟太白篇。懷壯誌,欲衝天,木蘭崇嘏事無緣。玉堂金馬生無分,好把心情付夢詮。"結合以上兩方觀點不難看出,黃崇嘏是一位有爭議的詩人,這對於搞藝術創作的人來說,是好事。據說後來家喻戶曉的黃梅戲《女駙馬》就是以黃崇嘏的故事為原型。當然隻是據說,並無翔實的曆史證據。

杜秋娘——美女身在鍋爐旁

【個人簡曆】:姓名:杜秋娘 朝代:唐朝 籍貫:間州 職業:保姆 主要作品:《金縷衣》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作為大唐娛樂圈資深當紅女藝人,杜秋娘比她的同行薛濤和魚玄機混得好。"退役"後的薛濤雖然成為發明家,但晚年還是遁入空門。魚玄機雖然身為夜總會女老板,最終還是成為殺人犯,被處以極刑。隻有杜秋娘得了善終,她不但榮幸進入皇宮,成為唐憲宗的寵妃,其作品《金縷衣》還成為孫洙主編的《唐詩三百首》之壓卷之作。總之,小杜是幸運的,是相當幸運的。

江湖傳言杜秋娘是杜甫的女兒,不知道這個"線報"從哪裏得來。據筆者所知,杜甫隻有一子。這在老杜的長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可見端倪。其中這句"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裏裂"給出提示:那是個風雨交加之夜,我的兒子睡覺動作過大,把一床冰涼的舊被子蹬破了。"按照這句推理,杜甫應該隻有兒子(也許是獨生子,也許還不止一個),有女兒一說有些牽強,難道就因為他們都姓杜?杜秋娘究竟什麼來曆呢?

杜秋娘是間州人,十五歲時以一曲《金縷衣》唱紅大江南北,後被鎮海節度使李錡簽入自己的影視公司,成為一名專業歌手。李錡酷愛音樂,每每都讓杜秋娘演唱這首《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歌詞寫得好,給李錡這樣的老朽在精神上以美的享受,他生機勃勃,他老樹新花。從正麵勵誌角度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首詩:"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愛情而拚搏!"當然,此詩還可以用一首歌來概括:"讓我們紅塵做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這種意氣風發的解讀,是青年人的理解方式。而作為老年聽眾的李錡,對此詩又進行了"調侃式"的解讀。李錡是這樣"另類"解讀的:"哥們兒,你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盡情泡妞吧!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千萬不可荒廢這大好時光,及時行樂吧,縱情酒色吧。有花(指姑娘的性成熟)的時候,就要主動製造快樂,免得老了追悔莫及。"李錡的解讀還有"自勉"的成分在裏麵:想我一個老頭子,在一首詩中找到枯木逢春的動力,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陣年的酒,夕陽是遲到的愛, 夕陽是未了的情……因為這首詩,李錡愛上杜秋娘,二人閃電結婚,做起忘年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