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對核潛艇發展,上下認識比較一致,劉華清重點談了航母建設問題。他說:“現在各國都在注意發展航空母艦。無論是攻擊型的或垂直短距離起降的,都是為了解決防空和海上攻擊問題,都在注意發展。美國、蘇聯都在大搞,其他國家,如法國、意大利、英國這些比較發達的國家都在搞;日本因為是戰敗國,憲法不允許搞,但搞起來也容易,過去就很有基礎,現在技術、生產能力都很強,說搞很快就能搞起來。我們當前財力、技術都有些困難,但也應著手研究。不能等到一切都具備了,那樣就太晚了,沒有主動權。要早立項、早論證,早點把相關問題研究透。就這個問題,我曾征求過蕭勁光同誌的看法,他也是這個意見。”
這次彙報,在總參謀部和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簡稱國防科工委)機關產生了一定影響。後來,國防科工委組織科研單位和海軍裝備係統開展了有相當深度的論證研究工作。
此次交談後,蕭勁光接受劉華清的建議,寫成了《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一文。文章中,首先回顧了海軍建軍三十八年的戰鬥曆程:在戰火中誕生,邊打邊建。“參加大小戰鬥一千二百餘次,擊沉擊傷敵艦船四百餘艘,擊落擊傷敵機二百餘架。收複了除台、澎、金、馬和東沙、南沙以外的沿海島嶼,完成了保衛海防、護漁護航,防範敵人來自海上侵略的光榮使命。”繼而他鄭重地提出:“何以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這是海軍各級指揮員尤其是高級指揮員,包括已經退下來的老同誌應該不斷研究的課題。”接下來,蕭勁光從三個方麵闡述這一問題:
一、確立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文章指出,近海防禦需要解決的一個課題是要不要進行中遠海作戰。蕭勁光認為是需要的,應該實行近海作戰為主,中遠海作戰為輔。其理由是:
(一)近海防禦是一個戰略概念。近海防禦隻是一個近海作戰為主的作戰形式、作戰海區,不可能也不應該排除中遠海作戰。
(二)近海防禦是積極防禦,不是待在近海等著挨打,隻搞近海作戰是防禦不了近海的。防禦也要重視進攻,為防禦而進攻,積極防禦就是進攻性防禦。
(三)從未來反侵略作戰的實際看,海軍要在敵我海上交通線上開辟獨立戰場,保護我運輸船隊,打擊敵運輸船隊,進行破襲遊擊戰,以及潛艇遊弋打擊敵艦船,戰略核潛艇打擊敵重要軍事目標,這些都是牽製敵人、消滅敵人的有效手段。戰略反攻階段,就需要中遠海作戰。
二、發展現代化的海軍裝備。文章強調指出,武器裝備建設是海軍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矗沒有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就沒有海軍的現代化。在對海軍裝備發展的曆史作簡略的分析後,振聾發聵地提出:“我們在研究製造新型核潛艇、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導彈護衛艇等艦艇和新型轟炸機等海上專用飛機的同時,要不要研究製造航空母艦和航母艦載機呢?”蕭勁光認為是需要的。
文章說,海軍要不要建造航空母艦,決定於國家財政經濟的可能和中央軍委戰略方針的需要。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海軍有什麼樣的戰略任務、到什麼地方去活動,就應該建立一支什麼樣的艦隊和兵力。我們實行近海防禦戰略,並不排除到中遠海作戰,而到中遠海作戰,沒有航空母艦是不行的。一個艦隊在遠海活動,沒有航空母艦就沒有製空權。沒有製空權,就沒有遠海作戰勝利的保證。在遠海,沒有一種兵力可以取代航母奪取製空權,掩護我遠海艦船的活動。
中國是一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我國領土南沙群島距我大陸近一千海裏。為維護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即使在和平時期,中國海軍也應該到這些海區去活動,以保證我們國家在這些海區的應有地位和主權。到南沙去,就要有航空母艦對水麵艦船進行空中掩護、支援和打擊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有航母到遠海去活動,也是保衛世界和平、支援進步力量所需要的。
當然,目前我們的國家還很窮,不可能馬上就建造航空母艦。鄧小平同誌指示軍隊要忍耐,就是說,國防建設要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前提,在海軍武器裝備建設中,既要積極又要穩步,逐步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逐步實現海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
三、培養全麵發展的海軍人才。文章基於部隊裝備發展、全麵建設對海軍人才的需要,對海軍院校建設、教育訓練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當年8月,《海軍雜誌》為紀念建軍六十周年出了一期專號,集中發表了海軍、艦隊首長寫的署名文章。蕭勁光《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一文,刊登在本期雜誌的第一篇。與此同時,《人民海軍報》也全文登載了這篇文章。文章發表後,在海軍部隊,特別是海軍機關、院校,引起了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