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腔熱情的張煒臉上掛不住了,眼裏含著淚,久久無語。經王祖堯一再解釋,介紹情況才繼續進行下去。
蕭勁光口述、提供資料,重點篇章親自起草;王祖堯、張煒、漆劍影等執筆,進行文字上的加工整理。曆時近三年,到1985年初,記述蕭勁光解放前三十年戎馬生涯的《蕭勁光回憶錄》基本定稿。與此同時,張煒的專著《蕭勁光大將》初稿業已完成。經過進一步修改、補充,這兩本書於1987年八一前夕,在紀念建軍六十周年熱潮中,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發行。
就在這時,蕭勁光被查出患了結腸癌,住進了301醫院。手術前,他聽說回憶錄已正式出版很是欣慰。張煒等前來探視時,蕭勁光幽默地說:“書出了,幸虧你們搶救及時啊!”
在中央、軍委和海軍黨委等各級領導的關懷下,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蕭勁光於1985年底病愈出院。於是,他又在張煒、漆劍影等人的協助下,著手回憶整理解放後任海軍司令員三十年的工作經曆。
海軍這段經曆的回憶整理與解放前的一段有不同特點。方便的是,一是時間近,事件原委記得清;二是和平環境,文獻資料保存完整。不利的方麵,是由於時間短,某些問題尚需經過實踐的檢驗;許多事情涉及到在職在位的領導,行文須注意到各個方麵的關係。對這一點,一開始蕭勁光就擺明了觀點。他說:“古人有個說法,叫做‘生不立傳’。咱們是寫回憶錄、留黨史資料,可另當別論,但必須明確,重在寫事,不突出個人,並要真正做到立足全局,著眼未來,實事求是。”
海軍初創時期,在製訂海軍建設計劃、購買各型武器裝備的數量等問題上,海軍黨委、領導中曾有過一些分歧。有一位副司令員缺乏戰略眼光,工作縮手縮腳放不開,卻一味指責蕭勁光提出的計劃、方案“脫離實際”,是“盲目冒進”、“搞大海軍主義”。後來的實踐證明,這位副司令員的意見是錯誤的。一次黨委全會上,大家對他提出了批評,他自己也作了自我批評,承認“在海軍發展問題上,看得不遠,束手束腳”,對蕭勁光的批評“片麵、有情緒”。整理回憶錄時,漆劍影從文獻上看到了這些資料,以《海軍初創時期的一場爭論》為題,將這件事寫入初稿。當漆劍影讀給蕭勁光聽時,他沉吟了一下,說:“你寫的這些都是事實。這位同誌當時思想是有些保守,看困難多些,但他是個好同誌。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和南下途中,我們都在一起共事。他工作積極、敢負責任,性格直率,生活艱苦樸素,有很多優點。我們之間的爭論也隻是工作上的分歧。事情過去幾十年了,他又在幾年前先我去世了,這些事寫他幹什麼?”稍停,他又補充說:“如果要寫,也要換個角度。那個時候,黨委內部一些分歧沒有及時消除,影響了團結,作為黨委書記,我首先應該負責。”
由於漆劍影、張煒、傅東啟等同誌加班加點,突擊整理,1988年秋,《蕭勁光回憶錄(續集)》最後定稿,送交解放軍出版社。這時,蕭勁光結腸癌已轉移到肝上,加上幾次大麵積心肌梗死、腦血栓,病情急劇惡化。他強忍著疼痛,親自審閱了最後一遍,簽了字。隨後,他再次住進了301醫院。
《蕭勁光回憶錄(續集)》書稿於1989年2月付梓出版。蕭勁光對書的出版很關心,幾次詢問印刷情況。這年春節是2月6日,為使蕭勁光能及早看到印好的書,出版社的編輯人員和參與整理、校對工作的漆劍影、張煒、傅東啟等同誌,節日期間都沒有休息。蕭勁光知道後很不安,一再表示感謝,並囑咐大家,不要趕得太緊,要和家人一起過節。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3月中旬,《蕭勁光回憶錄(續集)》印出了第一批樣書。撫摸著散發著油墨香的書,蕭勁光說,這是我的心意,是大家共同的成果。留給黨,留給後輩子孫。並要求秘書,一定向出版社的同誌轉達他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