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處事篇·因果(3 / 3)

你可以選擇自由,但你必須承擔這種選擇帶來的後果。

許多人覺得世事難測,處處陷阱。其實,世間陷阱是有形的,具有相應社會經驗或人生閱曆便能識別真偽。最難防範的,恰恰在於我們自身,在於心中各種無形的陷阱。其可怕之處,不僅在於我們無法逃避,更在於很少有人能意識到,甚至,我們在落入陷阱後還會將它越挖越深,以為這是人生出路所在。

需求太多,讓人選擇混亂,同時也帶來內心的糾結。

為何要戒殺吃素?認識到動物也有獨立生命,也何人類一樣好生怕死,將心比心,我們就應該尊重生命了,愛護動物,這才是文明社會的表現。宋代黃庭堅詩曰:“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隻是別形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

酒,在佛教中之所以被戒,因為它很容易成為犯罪的幫凶;同時也會助長無明,使人活得不清醒,不利於智慧的開展。

晚上能按時的自然睡去,清晨在鳥語聲中自然醒來,這是一種平常而又不平常的福報,現代人有幾人能享?

生命的道路是有軌跡可以遵循的,那就是你此時此刻的行為,影響到下一時下一刻生命的開展。也就是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命運,乃至你的未來生命。

人常常活在被動反應和慣性反應中,身不由己。生命沒有自主,何來自由。被控、被選擇不隻是環境因素,更多還是源於內心因素。

年輕時候把全身心投入事業中,事業成了人生唯一支撐點,一旦事業垮了,就會找不到活著的意義;即便一切順利,麵臨退休、死亡也是很難堪的。因此,人應該有精神生活,有信仰追求,這樣在事業變故或退休時,才能減少傷害。

生活簡樸,省錢,也是很好的致富之道。當你的內心沒有匱乏感的時候,你就是最富有的人。反之,即便坐擁天下,也是窮人一個。

不要總是指望別人理解自己,相反,我們應該學會去理解別人。當我們真正走近別人內心的時候,別人也才有可能會用心來理解我們。

不斷的提高生活標準,簡直是在跟自己過意不去,因為它使得生存變得更艱辛,得到幸福更不容易。也許有了這個經曆,我們才能體會到古人說的“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好處。

很多人都在投資股票,可是股票市場充滿風險,即便回報也隻是得到暫時利益。其實我們的心靈也是一個股份公司,由各種心靈的股票組成,這些心理因素或者會讓你受害無窮,或者會給你帶去無盡利益。能否正確的選擇和投資心靈股票,直接關係到盡未來的幸福和利益。

我們總是希望盡量滿足自我的需要,實現自我的更大自由,豈不知自我建立的需求越多,所受到的牽製就越廣,就越不自由。可憐的人們!因為看不清楚生命真相,總是在追求自由中失去自由。

傳統並非都是優良傳統,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我們很有可能成為陳規陋習的犧牲品。現代文明也並非都是精華,伴隨著人類貪嗔癡所產生的各種糟粕文化無孔不入,讓人迷失自己,活在一片混亂之中,看不清未來。

一個人不能沒有理想,但也不要總是帶著理想的眼光看世界,那樣會悲觀失望的。要接納現實的缺陷,還要保有理想。因為現實的缺陷,才顯得理想之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