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田舜年出兵將五峰安撫使張彤紹、石梁安撫使唐公廉、水濜源安撫使唐繼勳以反叛罪擄而誅之;
同年,吳三桂寇巴東縣、容美趁機出兵占巴東紅砂堡,既防清兵又防吳兵入容。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田舜年三十六歲。容美宣慰使田甘霖去世,長子田舜年襲宣慰使位。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田舜年四十歲。四月,田舜年見清廷剿吳大軍南渡,遂於澧州反戈,並將吳三桂所頒“承恩伯”銀印一顆、偽諭一道送於大將軍順承王額爾錦軍前;
是年十二月,田舜年所編容美土司六代九位詩人之詩文集《田氏一家言》初輯成卷,曾為明太史的嚴守升為之作序。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田舜年四十一歲。主持修葺情田洞行宮,並作《情田洞記》及《捷音者敘》刻於洞間一側石壁上。“敘”中記述了田舜年率土兵在情田洞附近擊敗桑植、永順、散毛三司之敵的戰績。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田舜年四十二歲。向皇上呈《披陳忠赤疏》,表達對康熙的忠悃之心,陳述與吳三桂敵對關係及剿吳之舉,乞敕容美等處軍民招討都使司之職。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田舜年四十三歲。四月十二日接到清皇新頒宣慰使印信,旋即上《恭報頒到印信疏》謝恩。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田舜年四十七歲。正月,主持建造湫溪石拱橋落成,以田舜年號命名為“九峰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田舜年四十八歲。主持所建之萬全洞洞府工程曆時五載完工,田舜年撰《平山萬全洞記》,碑刻永立。
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田舜年四十九歲。二月,差員上疏,請求皇上誥封,五月,康熙準請,封田舜年為驃騎將軍,妻剛氏封為夫人,對其父母、祖父母亦予誥封。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田舜年五十歲。是年春,因傾慕康熙帝奏請一仰天顏,八月二十七日,皇上口諭,準許容美宣慰使田舜年進京陛見。十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帶病陛見田舜年於乾清門金獅子下,首開楚蜀諸土司麵見皇上先例;
是年,《田氏一家言》曆時十年編纂告成。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田舜年五十一歲。主持修建之大河石拱橋落成,田舜年有感百事順心,遂命名為“百順橋”,並撰文勒石於橋頭。文中記載受皇上覲見經過及容司所屬官員名錄。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田舜年五十五歲。秋,興兵犯桑植土司,擄男、女數千。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醜),田舜年五十八歲。遣子昺如“千裏求師”,請嶽常道姚淳濤為舜年所撰《二十一史纂要》作敘。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田舜年五十九歲。其主持修建的萬人洞“磐石重城”工程竣工,田舜年作《萬人洞記》,勒於城門。
是年二月,田舜年臂膀——土民出身的土司傑出將領向文憲病故,田舜年為之作《墓誌銘》,其子向日旭、向日倫、向日芳皆受田舜年重用。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田舜年六十歲。容美與桑植土司議和,“方歸友好,姻眷如初”;
是年田舜年主持重修龍溪橋,改名“得勝橋”;
同年,孔尚任《桃花扇》完稿並演噪京師,田舜年千方百計求其曲本並傳演容美。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田舜年六十四歲。讓位於長子田昺如,然對昺如心懷惴惴,仍以“太上皇”自居,掌控實權。
是年,田旻如受皇上召見。四月,補直隸通州同知缺。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田舜年六十五歲。詩人、旅行家顧彩遊曆容美,後撰《容美紀遊》刊行於世;
四月,田旻如奉旨特選順天通州管糧州同。舜年喜而大宴為賀;
六月,容美與保靖土司結盟。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田舜年六十七歲。廢子昺如宣慰使“王”位,備推其三子耀如襲職,於五月親赴武昌,見總督石文晟申述情由,石將其拘係問罪,六月,“暴死”獄中,成千古奇冤!
康熙四十六年(1907年,丁亥),田舜年案引起康熙皇帝重視,屢派大員問查,終以石文晟等員降級留任,田旻如返司襲宣慰使職而告終。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醜),田舜年之子——容美土司最後一位土王田旻如迫於朝廷種種壓力,於十二月十一日,於萬全洞自縊而亡,以謝天下。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朝廷對容美土司“改土歸流”全麵完成,將屬地設一州一縣,即鶴峰州、長樂縣(後改名五峰),容美土司製度徹底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