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覲見皇上(2)(1 / 3)

舜年獻“小禮”以謝,丁萬辭莫受,隻道“君子之交淡如水”、“身外之物不可貪”!二人暢敘至夤夜,仍難分難舍。

次日,舜年複拜謁藩司於養誌,臬司李鈵、閫司張大用等,皆情結莫逆。

眾司首一一表露衷情:“容美之事,乃我等之事,當盡力操辦。”舜年自是深謝不已。

舜年一行繼續北上。時值冬月,到處冰封雪剿。凜冽的寒風,呼嘯著,席卷著,拍打著,撞擊著,以種種淩厲的攻勢考驗著北上的行人。舜年本可乘馬車以避風寒,但酷愛作詩吟對的他,偏要坐馬而行,以觀沿途景色,以富曠遠胸懷。那紫紅披風不時飄舞漫卷,似在與風寒嬉戲,一展將軍風骨。

冬月二十日,舜年一行安抵京都,住唐柱臣所賃之寓所。二人相見,欣喜異常。此時,次子田旻如正在國子監就讀,聽說父王要被皇上陛見,忙奔寓所拜望。為抬高自己的身價,旻如要求父王帶上照牌去國子監拜謁其師,舜年依囑而行,旻如諸師見了兵部照牌,甚為驚羨,皆不敢小視“蠻夷”之人。加上舜年口稱“恩師”又奉有“薄禮”,眾師更感土王之可親可敬了。

安頓已畢,舜年便帶著照牌去兵部,探問皇上何時召見,兵部遂與禮部會商,由禮部擇日引見。

過了兩日,禮部引舜年至太祀殿左城門侯旨。不久有“公公”傳下話來,說皇上龍體欠安。待詔至臘月初六日,又傳皇上感冒已成重疾。

康熙兩次失約,深感有失皇上一言九鼎尊嚴。過了七八日,病情漸有好轉,便令“公公”傳遞旨意,“這陛見土王之事再也不能拖了,不然,那田舜年會以為朕有意戲弄人臣,這豈不自損了皇威!”“公公”力諫:“皇上龍體尚未康複,為人臣者當鼎力護佑,豈敢有半點不忠之心!”康熙正顏厲色:“朕意已決,勿庸怠慢!”至十五日,皇上破例帶病陛見舜年於乾清門金獅子下。“公公”將皇上扶上臨時特設的“龍座”。

當康熙——這位慈眉善目、麵龐白皙、一副書生模樣的“天子”出現在舜年麵前時,舜年連忙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身材魁梧、濃眉大眼的舜年已脫去將軍服,一身“土”裝,頭戴紫色層迭“人”字頭巾、穿藍色緊身對襟無領棉襖、外套虎皮馬甲、腳蹬長筒馬靴,雖年屆半百,仍威威武武,滿麵春風。康熙暗曰:一表人才也!或許過多的審視舜年的氣質,竟停頓片刻才叫“平身”!

“愛臣不遠萬裏而來,想是辛苦備嚐也!”

舜年欣答:“臣朝思暮想一睹天顏,麵謝誥封之恩,今日已了我平生宿願,縱有千辛萬苦,吾覺甜矣!”

康熙問:“容美司治如何?”

“謝陛下關切,自我司羨義歸順大清以來,有感皇恩浩蕩,司主不敢有半點懈怠。如整飭武備,以兵強馬壯之軍備朝廷隨時之征召;大興工商,廣積財源,以為武備、薪餉、構設之用;廣為修橋鋪路,為朝廷施恩於民;興辦學堂、廣傳文藝,教化萬民歸於正統;完備典章,信賞必罰以保社稷之穩固……。如今之容美,幸哉不負天皇厚望,可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所轄之內皆升平世界……”

“朕聞愛臣文武不擋、治司有方,乃朝廷倚重之臣,望再接再厲,立諸土司之典範也!”

舜年再拜:“謝陛下垂青,不才當傾全力以赴借增陛下日月之光!”

一君一臣正談得投機,侍護皇上的公公道:“皇上龍體尚未康複,得歇息了!”康熙對舜年一笑:“改日再敘也!”

舜年連忙跪拜,目送康熙轉歸。

數九寒天,滴水成冰,康熙經風寒一襲,病情轉重,許久封印而不經朝。

舜年回寓所,與眾暢敘康熙帶病陛見經過,皆備受感動和鼓舞。

次日,舜年令唐柱臣按振茲所供住址,打探孔尚任是否在家。

這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比舜年小九歲,山東曲阜人,孔子之六十四代孫,少時即精研音律,博覽群書。康熙二十一年,聖祖玄燁南巡北歸時過曲阜祭孔,他因在禦前講《論語》受到賞識,被任為國子監博士,於翌年入京,開始仕官生活,他因此作《出山異數記》,表示對清廷的感戴。康熙二十五年,他被派隨工部侍郎孫在豐到江南下河一帶治水,曆時三載。時下剛剛返回京都,賦閑在家。唐柱成將這一情況速報舜年,舜年笑道:“乃有緣也!”遂帶上禮品,隨柱成前往拜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