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和親(2 / 2)

“唉!”木王妃長長歎了一口氣,忍不住憂心忡忡。

朝堂上對東康王鬧立國的事,倒是意見一致:必須打!就是因為有了龍氏異姓王自立淩國的惡劣例子,所以東康才要鬧立國,如果讓東康自立為國了,若是安國的宗室王爺們都鬧起來,安國豈不是得四分五裂了?此風不可長!

但是對於怎麼打,派誰去打,朝堂眾臣爭來爭去,最後派了一正兩輔三個駐守冰陽山南端的將領,由西向東一路召集兵卒,組成討逆大軍,氣勢洶洶地進去討伐東康。

然而,戰事並不順利,開始的時候,倒是很快就把東康軍趕出了東理地界,然而,當三個將領精心策劃,想要追擊東康時,卻遭到了東康軍的重大打擊。原來,東康和東理之間,隔著一條大河,叫寧曲江,三個將領率軍渡江,被東康軍出其不意地擊節中流,安軍登時潰敗,三個將領當場落水,二個輔將幸被救起,主將卻順流漂走了,杳無音信,但顯然凶多吉少。請求朝廷另派主將,再增援兵。

東南方剛吃了敗仗,西北方又傳來戰報,說淩軍已經出發,越過梁州深入安國境內,似乎跟鷹國達成了什麼合作協議,準備聯手對付安國。

景龍帝焦頭爛額,天天向群臣問計,群臣們議來議去,忽然發現,朝廷為了不讓世家舉薦的官吏占據了充塞了官府上下,世家舉薦的多是文職,因此朝廷也多從科舉中吸納人才去跟世家抗衡,結果,世家和朝廷都忽略了對武官將領們的培養和提拔,長年累月下來,安國一旦發生戰事,隻覺得可堪大用的將領極度稀缺!

理郡王之所以能順利地成為安國首屈一指的大將名將,隻因為理王是皇子,景龍帝對他進行了加意栽培和提拔,其他的普通將領就沒有這份運氣和機會。

在將領極度稀缺,西北方對鷹國用兵,淩國虎視眈眈,東南方對東康用兵的情況下,便有大臣提出,趁著淩軍尚未入侵,還沒有跟鷹國結成事實聯盟之前,再次跟鷹國議和。然後把理王調回東理,主持對東康的戰爭。東康跟鷹國不同,東康之亂,這是安國的心腹之患,必須消除,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

這次跟鷹國的議和,跟前一次毫無誠意的議和不同了,安國方麵必須要盡快結束西北方麵的戰事,傳入東南方的戰場。因此,安國再次派出議和大臣,前往西北方戰事前線,表達了議和的意思。安國朝廷方麵的態度是:隻要鷹國不跟淩國勾結聯盟,不獅子大張口,哪怕是割地賠款也可以答應下來,等安國穩定了東康局勢後,可以再找借口慢慢跟鷹國算帳。

鷹國方麵正在節節敗退,便十分爽快地答應了議和,倒沒提割地,隻是除了賠款,另外提出了一條:“既然我們鷹國派公主到你們安國和親,你們不答應,這回就讓你們安國的公主到我們鷹國來和親,嫁給特古拉爾·孛寧爾王,以結姻親國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