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兩張車票 (3)(1 / 3)

師父閉著眼睛沒說話,隔了很久,才吐出五個字 :“不過一碗飯。”說完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

一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了,而另一個人則留在了公司繼續幹。

日子過得可真快呀,轉眼十年過去了。那個回家種田的人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而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習,漸漸受到了器重,成了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在路上又不期而遇了。

“奇怪,師父給我們說的同樣是‘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當時我一聽就懂了。不過就是一碗飯嘛,日子有什麼難過的呢?何必硬待在公司裏?所以我回去就辭職了。”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可你當時為何沒聽師父的話呢?”

“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想不過是為了混碗飯吃,老板說什麼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這就行了,難道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於是,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他仍然閉著眼睛沒說話,隔了半天,才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然後揮揮手……

換位思考:

對於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故事中的兩個人都獲得了成功。想一想,這其中有什麼玄妙?你會怎樣理解那句話?

成長感悟:

師父的話雖然讓兩個徒弟產生了不同的理解,但他們都明白隻有改進工作方法,重樹人生目標,才能改變當時的處境。果真如此,雖然他們各自走的人生道路不一樣,但最終都獲得了成功。

把木梳賣給和尚

有一家大公司,要招聘一名營銷主管,公司給麵試者出了這樣一道奇怪的試題:請把木梳賣給和尚,越多越好。許多前來應聘的人,看到試題後都望而卻步,最後隻有三位勇敢的人表示願意嚐試。這時,招聘的負責人說:“十天後,請你們向我彙報結果。”

十天很快就過去了,三位應聘者將自己的銷售成果一一告知了負責人。

第一位應聘者說:“在十天裏,我隻賣出了一把。”他顯得十分沮喪,並向招聘負責人述說了推銷梳子的艱苦。

接著第二位應聘者說:“十天裏,我賣出了十把。”

“你是怎麼賣的?”負責人好奇地問。

“有一次,我去了一座位於高山上的古寺,那裏山高風大,把來進香的人的頭發都吹亂了。於是我靈機一動,對寺院的住持說:‘你看,這裏山高風大,香客個個被風吹得蓬頭垢麵,這樣對佛祖十分不敬。最好在香案前放上一把木梳,供香客在禮佛前整理儀容。’住持聽完我的話後,欣然買下了十把木梳。”

“原來如此,那麼你呢?”負責人又問第三位應聘者,“你賣出了多少把?”

“一千把。”

負責人聽完大吃一驚,忙問:“你是怎麼賣的?”

“我去了一個香火旺盛的深山寶刹,那裏的朝聖者和香客簡直絡繹不絕。見到這樣的情形,我便對住持說:‘這些前來進香的人,總是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寶刹理應有所表示。我有一批木梳,貴寺可在上麵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作為回贈的禮品。’住持聽完十分高興,一口氣買下一千把。而那些得到回贈的香客也十分高興。”

換位思考:

對於同一件事情,換一種角度,換一種思維去思考,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如果是你,你會用什麼辦法推銷梳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