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口才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體現
一個善於言談或口才好的人,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深刻地認識事物、準確地反映事物的能力;必須具有辯證的科學的思維能力,能夠全麵地分析,準確地判斷,合乎邏輯地推理;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能夠旁征博引,言之有物,有理有據;還必須有良好的應變技巧,詞彙豐富,條理清晰,風趣幽默。所以,口才既是衡量一個人學識的重要尺度,更是衡量一個人實際能力的重要尺度。
市場經濟離不開公平競爭,而競爭常常離不開語言。在商業活動中,能說會道能使顧客滿意,生意也就越做越紅火。相反,板著臉,說話生硬,不得體,顧客不喜歡,老板也要炒他的魷魚。1988年10月,一位來自台灣的客人來到南京金陵飯店公關部售票台前。
“早上好!”公關經理很有禮貌地站起來招呼。
“我要3張後天去上海的91次軟座票。”客人不耐煩地說。
見客人情緒不好,公關經理立即將訂票單取出,幫客人登記。當寫到車次時,公關經理習慣性地發問:“先生,萬一這趟車訂不到,311、305可以嗎?它們的始發時間是……”
沒等公關經理說完,客人連說:“不行!不行!我就要91次。”
公關經理又強調了“萬一……”這番好心反而把客人惹火了:“什麼萬一,萬一,你們是為客人服務的,就不能這麼說。”
這時,公關經理立即意識到自己說話方法不妥,差一點把客人趕跑了。她根據對方反饋的信息,立即調整話語,轉換語氣說:“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設法給您買到。”這時客人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客人來取票。根據頭天打交道的情況,公關經理一改過去公事公辦的辦事態度,笑眯眯地說:“先生,你的運氣真好。車站售票處明天91次車票好緊張,隻剩3張票,全給我拿來了,看來先生您要發財了。”
客人聞聽此言,立即轉身跑到賓館小賣部,買了一大包糖回來請公關小姐吃。
自那以後,客人每次見到公關經理都打招呼,點頭微笑。臨走時,他高興地說:“下次來南京,一定還住金陵。”那一位公關經理差一點把自己的飯碗砸了,還好,她還有隨機應變、及時調整的能力。她先前語言硬邦邦,語氣冷漠,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台灣客人神情則憤怒、生氣,對其不滿;當她一發現苗頭不對,馬上語言變得溫情、善解人意,語氣得體、適宜的時候,台灣客人的臉上則陰轉多雲,表情逐漸舒緩,心裏是甜滋滋、喜洋洋的。不難看出,正是因為這位經理綜合能力較強,才使客人轉怒為笑。
3.良好的口才有助於青少年的發展
所謂良好的口才,是指能夠用簡潔的詞語、抑揚頓挫的語調,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能夠吸引聽眾、打動別人。
良好的口才有助於青少年在人生的發展。如果你善於辭令,再加上周到的禮節、優雅的舉止,在任何場合,你都會暢通無阻、受到歡迎。人們都喜歡與這樣的人交往。美籍德意誌人卡爾·舒爾茨回憶他與林肯的初次見麵(那時林肯還沒做總統):“火車離開一個小站後,乘客中間突然騷動起來,人們從座位上跳起來,迫不及待地圍住剛上車的高個子,用老熟人的口氣向他打招呼:‘嗨,亞伯,你好嗎?’他熱情地回答:‘晚上好,本!你好啊,約翰!看見你真高興,迪克!’他不知說了點什麼,又引起一陣歡笑,車廂裏聲音太雜,我聽不清他說的話。我的同伴認出了他,叫了起來:‘哎喲!這就是林肯,是他,沒錯!’他擠過人群,把我介紹給亞伯拉罕·林肯,這是我第一次和他見麵……他對我說話的口氣又隨和又親切,好像我們是老相識似的……然後我們一起就坐。他話音很高,又很悅耳……他的模樣樸實無華,他的言辭沒有一丁點矯揉造作,也沒有任何優越感,讓我感到我們好像從小就認識、早就是好朋友。我們交談時,他經常在談話裏插進新奇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切合當時的話題……”
林肯能夠與各種人愉快地交談——不論是作風嚴謹的科學家、老謀深算的政客、傲慢的外國元首還是謙卑的農民。他的口語就像農民一樣樸實,讓人感到他可親可近,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他是有史以來最樂於與人交談的美國總統。他在任期間,白宮的大門敞開著,任何人都可以晉見總統,但是控製談話氣氛的人總是這個頭腦清醒、思維敏捷的總統。有些人帶著非分之想來求見他,還沒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被打發走了。
人一生都要說服別人,說服自己的老師,說服自己的同學,說服自己的朋友,說服自己的父母,說服所有應該說服的人。隻要說服了人,他人的財富才會為你所用,他人的資源包括勤奮和聰明才都會融入到你偉大的計劃中。如果你不願做失意者,不願做他人的應聲蟲,你就開始去說服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