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彭新軍到M師已經一個多月了,他上任後遇到了第一件大事,就是一年一度的技術幹部評定職稱,現在M師升成了正師級,行政幹部的編製數量隨之增多。但是為了穩定和加強基層技術幹部隊伍,技術幹部編製的相關政策,卻都向基層傾斜。即技術幹部的中級職稱,其新增加的編製數量都放到了基層連隊,機關編製保持不變……
M師常委會議室,除了新任副政委白展平,他是到軍裏參加紀檢書記學習班培訓,其他八名常委都在。今天常委會的主要議題,是關於技術幹部評定中高級職稱的工作。
“我看了看今年各團上報的評中級職稱的人員情況,其中包括師機關的個別人。從這些人員的任職崗位來看,我想談一下個人的觀點,今年各團機關到了調副營年限的同誌比較多,可團裏的各個股的最高級別就是副營級。於是團裏就來了個‘曲線救國’,解決這些同誌的問題。各團不同程度的都采用了,將這些同誌的命令下到基層的某個連隊,占用那裏的中級職稱編製,來給機關的同誌們調整職級。
明確地說,我反對這種做法,我隻有一句話,如果這些同誌想調級,可又沒有缺編的行政崗位,那麼就請到基層連隊第一線,改行政為技術,並且至少一年以上。要真正能夠勝任本職工作後,才可以評。”司空諫首先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他的話非常幹脆。
“如果那樣,機關的同誌們肯定有意見,各團領導也不好做人。再說了,這些同誌們平時工作幹的也很不錯,現在到了應該給大家解決實際問題的時間,反而這樣,我覺得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吧?何況今年涉及的人員較多,如果影響了大家的情緒,那樣對今後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丁大海吐了一串煙圈後,慢悠悠地說,司空諫微笑的聽著,並沒有接他的話。
“我不這樣看,機關本來就占據了很多基層所沒有的優勢。這種硬指標的事,還要去擠占基層利益,實在說不過去。丁副師長隻考慮了機關同誌們的情緒,不知想過基層第一線同誌們的想法沒有?難道機關的同誌是親娘所生,基層第一線的同誌們就是後媽所養了嗎?
如果基層的編製都讓機關的同誌占了,那你就不擔心基層的同誌們也會因為有意見,有情緒而影響工作了?再說了,從軍裏對M師這次的編製布局來看,他們就是充分考慮到了基層的實際情況,更是為了留住人心。軍首長和相關部門都能想到這些,我們M師黨委反而背道而馳,我看不合適。”應嘉亮少有的大聲反駁著丁大海。
“我同意政委的意見,如果想要評工程師,那麼就請他們到基層第一線。既然又想留在機關,還要評職稱,這種‘一個蘿卜,兩頭切’的好事,想都不要想!”新任師長彭新軍看了看大家,突然說了一句,講話的態度可以用“斬釘截鐵”來形容。
“我還要補充一些,這次技術幹部中級職稱評定的矛盾確實很突出,一方麵基層編製擴大,中級職稱的編製數量增多,可又沒有符合條件的技術幹部參加評定。另一方麵,M師雖然升格了,但師、團兩級機關原有的技術幹部中級職稱編製並沒變,而機關原有的雙軌製的編製又早已占滿,這就勢必會出現很多同誌已到了調職、調銜的時間,卻因為沒有位置或編製,又不能調的情況出現。
現在,不僅是當事者本人,還是團領導都想通過占用基層中級職稱編製,調整這些同誌的職級,為大家解決問題。這種想法,我們可以理解,但絕不會支持。
崔主任,政治部在師機關宣讀師黨委的決定時,順便請有這樣想法的同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們是基層技術幹部的一員,當他們得知,連隊的中級職稱編製,都被坐在辦公室的機關幹部占了,他們會怎麼想?這顯然不合適!
我剛才又想了想,政治部一定要做好這部分同誌的思想工作,要組織這些同誌學習相關的文件,使他們透徹領會文件精神。引導同誌們學會換位思考,要明確告訴他們,評職稱可以,但請到基層去。
同時,還要讓大家知道,請他們到基層去,並不是說下去了,就可以評,是要他們真正在一線技術崗位上工作,要能拿得起來。不要想著把基層當成一個跳板,占了基層一個編製,評完職稱,提前晉了級,調了銜,然後又回到機關,那和在機關直接占基層編製是一碼事,是換湯不換藥,要徹底打消他們這種鑽政策空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