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一聽,全都泄了氣。這時朝吳也帶著人跑出來,大聲喊道:“你們這些人如果死心塌地要為楚王賣命,那就不要聽蔡公的,等著楚國來進攻。如果想要活命,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擁護蔡公,成就他的事業。蔡公現在就是你們的主人,你們不支持他支持誰?”
朝吳的祖父公子朝曾任蔡國大師,父親公孫歸生也是一代名臣,在蔡國赫赫有名。朝吳一出麵,立刻有人附和:“聽他的,他說得有道理。”也有人說:“為了蔡國,我們願意!”“反了,反了他娘的!”還有人喊:“我們要為先君報仇!”“堅決擁護蔡公,殺死昏君!”這聲音就像波浪一樣傳播開去,很快傳遍了全城,就連躲在穀倉裏的棄疾都聽到了。
棄疾是個聰明人,他捂住耳朵,靜下心仔細分析了一下形勢,得出一個結論:現在就算他不想反都不可能了,與其被人牽著鼻子走,不如主動出擊,掌握自己的命運。
他拍了拍身上的稻草,走出穀倉,偷偷溜回蔡公府,冷不丁出現在大門口,朝著成千上萬革命群眾做了一個揮手的姿勢。人群立刻又沸騰了,大夥一擁而上,將棄疾團團圍住,有人甚至喊出了“蔡公萬歲”的口號。
觀從朝著朝吳眨眨眼,兩個人會心一笑。
不久之後,王子棄疾、王子比和王子黑肱在鄧地正式舉行了會盟,宣布反抗楚靈王的暴政。陳、蔡兩地人民的愛國心也被激發起來了,紛紛拿起武器聚集到棄疾麾下,浩浩蕩蕩向郢都進發。叛軍勢如破竹,或者說根本沒有遇到有效抵抗——此時此刻,楚靈王仍然在乾谿呆著呢!各地楚軍隻要一看到三位王子的大旗,就放棄了抵抗的念頭,有的甚至加入了叛軍。
來到郢都城下的時候,發生了一點小小的狀況。陳國人和蔡國人擔心楚國人過河拆橋,一致要求暫緩進攻郢都,轉而修築堡壘,豎立兩國軍旗。
豎軍旗就等於承認兩國獨立了。站在陳國人和蔡國人的角度,這個想法並沒有錯。問題是,兩國軍旗一豎,意味著這兩個國家打到了郢都,楚國人就有意見了,不但郢都的守軍會鬥誌昂揚,叛軍中的楚軍也有可能倒戈一擊。王子棄疾到底老奸巨猾,對陳國人和蔡國人說:“打仗就是要速戰速決,現在停下來修築堡壘,不但延誤戰機,而且空費氣力,隻怕日久生變。”一麵將他們穩住,一麵派部將須務牟和史猈潛入郢都,買通王宮守衛,刺殺了楚靈王的大子祿和公子罷敵,並且打開城門,放大軍入城。
楚靈王這才回過神來,急急忙忙帶著部隊往郢都趕。一路走,士兵就一路開小差,走到訾梁(地名,今河南信陽境內)的時候,部隊已經所剩無幾。就是在這裏,他聽到了大子祿和公子罷敵的死訊。
楚靈王的臉上突然出現一種似笑非笑的奇怪表情,緊接著大叫一聲,從車上跌落在地。當內侍企圖扶他起來的時候,他一把拉住內侍的袖子,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人家,問道:“你說,別人愛兒子,也會像我這樣嗎?”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恐怕還有超過您的。”內侍回答,“像小人這種老而無子的,日後難免被人擠到溝渠裏。您說,誰失去了兒子會不傷心呢?”內侍是宦官,自然沒有兒子,說得全是實在話。
楚靈王愣了半晌,長歎道:“我明白了,我殺死那麼多別人的兒子,所以才會有今天啊!”
內侍無言以對。然丹走過來,單膝跪地,對楚靈王說:“現在說這些都太晚了,而今之計,請大王先回到郢都郊外,看國人如何選擇吧。”
楚靈王苦笑道:“眾怒不可犯,我現在是天怒人怨,即便跑回去,又有誰會選擇我呢?”
然丹說:“既然這樣,那就先找個城牆堅固的地方躲一躲,再向諸侯借兵如何?”
“躲去哪?你難道還不知道,楚國之大,已經沒有寡人的容身之地?”
“還有一條路,也許可以逃到別的諸侯那裏,再從長計議。”
“你不用再說了。”楚靈王擺擺手,“寡人氣數已盡,去到哪裏都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然丹默默退下。當天夜裏,然丹悄然離開,前往郢都投奔新主去了。然丹一走,楚靈王身邊的人很快就走光了,隻剩下他獨自一人沿著漢水南下,打算去往鄢城(地名,今湖北省境內)。眾叛親離之際,有人卻感念楚靈王的好處,主動去尋找他的蹤跡。這個人便是申無宇的兒子申亥。
“我父親兩度觸犯王命,大王都沒有懲罰他,難道還有比這更大的恩情嗎?”懷著這樣的念頭,申亥終於在棘門(地名)的蘆葦地裏找到了楚靈王,並將他偷偷帶回家。
同年五月,楚靈王在申亥家裏自縊,結束了他充滿非議的一生。作為一個倒台的君主,他雖然死得不風光,但是也絕不寒磣——申亥怕他黃泉路上寂寞,殺死自己的兩個女兒為其殉葬。
當然,還有一種更為悲摧的說法:楚靈王獨自一人沿著漢水逃亡,遇見原來王宮的小臣涓人(清潔工)疇。楚靈王告訴涓人疇,他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可是涓人疇也沒有東西可吃,隻能拿大腿當枕頭,讓楚靈王枕著睡了一覺。楚靈王醒來,發現涓人疇已經不見了蹤影,再看頭下,枕著的竟然是一塊泥土。再後來,他就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