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貴族的弄權(7)(1 / 3)

這一來,子產善事鬼神的名聲就更響了。晉國的中軍副帥趙成多次到子產下榻的賓館拜訪,與子產促膝長談。有一天,趙成問了子產一個問題:“您說,伯有成為惡鬼,真有這麼回事嗎?”

“當然有。”子產一本正經地說,“人剛剛死去的時候,稱之為魄,其陽氣稱為魂。一個人在生的時候錦衣玉食,魂魄就強勁有力,而且具有現形的能力,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會漸漸變弱,一直到化為無形。普通男女如果不得善終,尚且能附在別人身上作亂,何況伯有乃是我們先君穆公的後代,他的父親子耳(公孫輒),祖父子良(公子去疾)都是鄭國的名臣。一家三代掌權,即便是在鄭國這樣的蕞爾小國,擁有和使用過的物品也是很多的了,因此吸取的精粹也很多,加上家族龐大,能夠憑借的實力也雄厚,結果卻不得善終。他成為惡鬼,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趙成連連點頭,子產心裏暗自好笑。這世道,說人話沒人愛聽,說鬼話倒是很有說服力啊!

子產此次訪晉,主要目的是向晉國歸還土地。

原來,四年前(公元前539年),鄭簡公在公孫段的陪同下訪問晉國。公孫段表現得恭敬而謙卑,出席各種場合,言行舉止都合乎禮儀。晉平公很高興,聽從了韓起的建議,表示要將州縣(晉國地名)賞賜給公孫段。

前麵說過,公孫段這個人很喜歡“裝”。子產上台後,任命他為卿,太史三次去下任命,他表麵上拒絕,背後偷偷做工作,搞得太史跑了三次,一時傳為笑談。沒想到,一到晉國他就不裝了,晉平公語音剛落,他立馬磕頭謝恩,當仁不讓地接受了賞賜。《左傳》對此評價:看看,這就是守禮的好處吧!像公孫段這麼拽的人,因為在晉國守了禮,就獲得了這麼大的好處,如果自始至終都守禮就更不得了啦!

事情果真如此簡單嗎?當然不是。

話說州縣原本是欒氏族人欒豹的封邑。欒盈之亂後,士匄、趙武和韓起都想將它據為己有。趙武說,州縣本來就是溫地的一部分,而溫地是趙氏家族的傳統領地,因此州縣理所當然要封給趙家,這是尊重曆史。士匄和韓起都說,別X你大爺了,州縣很早就從溫地裏劃出來,封給了郤家,後來又歸還給趙家,再後來又封給欒家,都轉了三次手了,你還在講曆史,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天下的土地是誰的都說不清了。趙武臉皮薄,被這二人罵得很不好意思,主動退出競爭。士匄和韓起一看趙武的風格那麼高,也鬧了個大紅臉,說:“君子不可以冠冕堂皇地占小便宜。”也放棄了。這樣一來,州縣就成了無主之地,閑置了很多年。直到公孫段陪鄭簡公訪晉,借住在韓起家裏。韓起打了個如意算盤:反正我現在也得不到,不如做個人情,把它送給公孫段吧,以後若是還回來,那還不是落到我手裏?這就是公孫段獲得州縣的真實原因。

再後來公孫段也過世了,他的兒子豐施繼承家業。子產敏銳地意識到,現在是向晉國——不,是向韓起歸還州縣的最好時機了。他對韓起說:“過去承蒙晉侯錯愛,認為公孫段舉止得體,因此將州縣賞賜給他。現在他不幸早死,無福消受晉侯的賞賜,他的兒子也不敢享用,但又不敢讓晉侯知道,所以求我來私下送給您,請您笑納。”

韓起說:“您這是幹什麼呢?快別這樣,讓人聽到多不好。”

子產心想,裝,繼續裝!嘴上卻說:“豐施害怕自己福薄,連承受先人的俸祿都感到戰戰兢兢,何況是大國的賜予?當然,州縣是您主持給他家的,有您在台上給他撐腰,自然不會有什麼問題。隻怕將來有人拿這件事做文章,說鄭國占了貴國的便宜,引發土地爭端,豐家可就吃不了兜著了。您收下州縣,就是讓鄭國遠離這種爭端,也讓豐家吃個定心丸啊!”

韓起說:“哎喲,我可沒想到這一層。既然您這樣說,我不收都不行了呀!”

“一定要收。”

韓起沒辦法,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州縣。但他還是覺得有心理障礙,特別是想到當年曾經和士、趙兩家為了州縣而紅臉,便覺得現在受之有愧。為了安慰自己,他幹脆與宋國的樂家做了一筆交易,將州縣與樂家的原縣交換,把原縣變成了自己的地盤,這才覺得心安理得。

會說話,事半功倍

公元前537年,也就是魯國“舍中軍”的那一年,二十四歲的魯昭公來到晉國首都新田朝覲晉平公。這也是他即位五年來第二次前往晉國——上一次是公元前540年,晉平公的寵姬少薑去世,魯昭公不顧堂堂諸侯的身份,親自跑到晉國去吊唁,結果連晉國人都覺得這個馬屁拍得太過分,派人在黃河邊上將他勸回去了。

這一次魯昭公在晉國的表現,可以用“知禮”兩個字來形容。在各種場合揖讓周旋,都做得不亢不卑,合於禮節。連晉平公都不禁對大夫女齊說:“魯侯真可謂是知禮啊!”

沒想到,女齊很不屑地說:“他算什麼知禮啊?”

晉平公很奇怪:“你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看他從郊勞到贈禮,沒有一個環節違背了禮儀,這都不算知禮,怎麼才算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