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段上探索創新的同時,還注意在形式上的探索創新。“三期九段戒治法”既有課堂教育的形式,又有社會幫教形式,還有家庭參與的形式,充分發揮和調動了各方麵的力量,共同做好戒毒勞教人員的戒毒工作,如舉辦了家屬的戒毒培訓班,對戒毒勞教人員的家屬進行培訓,教會他們協助戒毒人員“如何拒絕毒品”的方法等。
三、教會戒毒人員如何拒絕毒品
“三期九段戒治法”是綜合考慮了當時戒毒工作麵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吸毒勞教人員很難“遠離毒品”。因此,必須改變方法將戒毒工作的中心從過去倡導的“遠離毒品”轉變為教會戒毒勞教人員“拒絕毒品”,從堵到疏。在“教”與“學”,“遠離”到“拒絕”這一過程中,必須堅持“三個突破”,即認識上突破、方法上突破、時間上突破,才能有效地“教好”、“學會”,才能實現從“遠離”到“拒絕”的轉變。
(一)認識上突破。要認識到戒毒成功與否,後續照管至關重要,突破勞教戒毒隻管所內,不管所外的傳統認識;要認識到戒毒勞教人員既是違法者,又是病人,是藥物濫用者,突破戒毒勞教人員就是違法者的片麵認識;還要突破勞教所的管理就是嚴格,就是軍事化,而沒有逐步由“嚴格管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模式轉變的膚淺認識。
(二)方法上突破。複吸是當今禁毒國家共同麵臨的一個難題,戒治工作的思考和開展都是緊緊圍繞著如何降低複吸率進行的。勞教戒毒方法上的突破,首先要從分析複吸的原因著手。從一般分析的角度而言,複吸的原因有三點:一是毒品的損害或吸毒的後果;二是戒毒的態度、動機和效果;三是不可忽視的社會因素的影響。根據醫學、犯罪學專家學者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導致複吸的主要原因有六點:一是吸毒者對毒品的心理依賴和渴求;二是吸毒者在阿片依賴戒斷後普遍存在的稽延性戒斷症狀,又稱稽延症狀;三是吸毒者是否具有純正的戒毒動機和戒毒決心;四是吸毒者的心理變異和人格改變;五是監督、服務、保障體係不發達等諸多社會因素的負麵影響;六是對吸毒者是否進行了科學、有效的治療。
通過掌握和分析複吸的原因,我們認為在如何教會戒毒勞教人員拒絕毒品的方法上必須要有一個突破,具體講就是將過去單一的“幹戒”、“所內戒治”、“管理戒治”等,而轉向多種戒治方法,即1.分步法(第一步:收容入所,摸清情況;第二步:針對情況,製訂方案;第三步:脫癮觀察,戒治定位;第四步:實施戒治,做好矯治)。2.免疫法,讓他們談毒品、觀圖像,刺激戒毒勞教人員的心理,並充分運用條件反射的原理,利用厭惡性、懲罰性的刺激來消除其不良行為。模擬社會遇見毒友邀請的場景,編製拒絕毒品常用語,訓練他們拒絕毒友誘惑的方法。加大戒毒勞教人員自我管理的力度,充分發揮社會、家庭的作用。3.跟進法,主動與有關部門配合,做好防止複吸的跟蹤調查工作。
(三)時間上突破。由過去隻管所內的戒治,延伸至滿教1—2年。目的是做好追蹤調查,幫助他們度過“危險期”,提高勞教戒毒的操守時間。
“三期九段戒治法”重點是在“教會”上下功夫,目的是“拒絕”。通過一年的“教”與“學”,在戒毒勞教人員中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筆者查閱到2002年12月參加“全國勞教戒毒工作”座談會的交流材料《更新觀念,開拓創新,積極探索勞教戒毒嶄新模式》是這樣說的:從年初起,我們在戒毒勞教人員中實施了“三期九段戒治法”,按照《三期九段戒治法實施辦法》分別分期分段實施,僅一年,我們看到了希望。
事例一:全所無一例所內吸毒事件發生。如果沒有實施“三期九段戒治法”,則難以控製。因為作為新建所,管理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沒有監控,圍牆也不完整,還有親情餐、請假、接見等,加之地處毒品較為嚴重的地段,毒品很可能被帶入所內。對此,戒毒勞教人員學會了一定的自控能力。
事例二:戒毒勞教人員侯某等10名戒毒勞教人員主動向幹警提出合理化建議,積極參與康複互戒組組長的競爭,學會了關心集體,積極向上,表現出戒毒勞教人員積極參與戒治的良好氛圍。
事例三:戒毒勞教人員張某吸毒史已有6年,已強戒3次,每次強戒後出所未用藥時間不超過5天。他於9月13日解教後,沒有找到工作,毒友又來接觸,但他學會了拒絕。在我們回訪時,已操守3個月,他說:“請幹警放心,我不會再吸毒了。無聊的時候,把自己喝醉,醉死也不再吸毒了。”其堅毅的語氣讓我們動容。
事例四:戒毒勞教人員陳某已五進強戒所,用藥量較大,勞教戒毒後,對周圍的一切都不感興趣,成天麵無表情,漠然視之,很少與人溝通。現在,願意和幹警進行交流了,接見時也露出了笑容,並恢複了吸毒前良好的運動習慣。他說:“來到勞教所,讓我學會了如何麵對幹警,而對親情,讓我懂得了親情的可貴,吸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