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實現“三個轉變”:民警由學知型向行知型轉變;管理由鬆散型向嚴密型轉變;教育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
三是建成“三型勞教所”,即:和諧型、學習型、節約型勞教所。
四是達到“三個新”,即:新突破,新跨越,新發展。
在確定奮鬥目標和工作思路的基礎上,他們根據本所建所時間不長,幹警年輕未從事過勞教工作的實際,著重抓了四項工作:
第一,打基礎。首先抓好培訓,八年中,全所民警都能去外省、警校、專業的院校培訓;其次是抓製度建設,編撰了《管教民警必備》及各種製度50餘個;再次是進行了專項教育,比如以集中教育整頓、執法執紀專項教育和專項整改活動為契機進行了執法執紀專項教育;以抗擊非典為突破口進行了團隊精神教育;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支撐點進行的愛所愛崗教育。
第二,建規範。主要是規範好各種基礎設施;規範好工作程序;規範好民警行為;規範好勞教人員行為;規範好執法行為。
第三,探模式。對思想政治工作體係進行了探索;對勞教特色進行了探索;對勞教戒毒模式進行了探索;對勞教戒毒後續照管模式進行了探索。
第四,抓創新。建所八年,是團結奮進的八年,是開拓創新的八年。八年的工作,見證了四川省成都戒毒勞教所發展的曆史,見證了他們忠誠的歲月,留下了一個個豐收的碩果。一個建所不到十年的小所,成為全國知名的戒毒勞教所,他們的戒毒工作在全國同行中已有一席之地,“三期九段戒治法”成為全國勞教戒毒基本模式之一;該所成為司法部勞教局勞教戒毒基本模式十三個實驗所之一;勞教戒毒後續照管模式——“回歸家園”成為戒毒領域中的又一亮點;與武侯區勞動局共同成立的所勞教人員就業指導站,開了全省勞教人員安置的先河,並先後安置了一批解教學員就業;與四川省衛生管理幹部學院聯合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也使該所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前列。一個個,一件件凝結著他們的心血的創新,引起了高層的關注,上至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下至專家學者、同行朋友,絡繹不絕來所考察指導,使四川省成都戒毒勞教所名噪一時,考察的、學習的,接待很多,一天曾接待了五批外省、市的同行,也得到了他們的肯定。時任司法部勞教局局長的王運生就這樣說:“我是第三次來看成都戒毒勞教所,每一次來都有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你們把國外的先進經驗吸收過來,探索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勞教戒毒模式,這很好。我希望四川省成都戒毒勞教所要創造出一整套新的成果,新的經驗。我們準備搞一次戒毒經驗交流,要把我們四川省成都戒毒勞教所好的做法、經驗推薦出來,不但要向全國推薦,必要時要向國外推薦。”
有看頭的還很多,例如,他們的三種管理模式,特別是對戒毒勞教人員如何進行管理。他們的“艾滋病四五製教育幹預模式”不僅受到民盟四川省調研組的好評,還作為經驗登上了《犯罪與改造研究》雜誌。其實,他們最有看頭的還是他們的本行。
(第一節) “三期九段戒治法”模式的形式
“三期九段戒治法”是四川省成都戒毒勞教所在探索戒毒方法的過程中,創建的一種戒毒模式,它是全所幹警智慧的結晶,凝結著全所幹警的心血。從2001年到2008年間,它使四川省成都戒毒勞教所在全國勞教係統戒毒工作中有了一席之地。
一、領導的關懷
“我參觀你們的勞教所,讓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你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探索勞教戒毒模式上,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戒毒模式——‘三期九段戒治法’,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地創新。另外,希望你們能認真總結經驗,把我們的勞教工作越做越好。”
2003年9月16日,四川蓉城深秋的一場雨後,天高氣爽。四川省成都戒毒勞教所迎來了到該所進行禁毒工作調研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及其調研組一行。她在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宗源等領導的陪同下,走舍房、看設施、聽彙報、問情況,親切地與幹警,戒毒勞教人員及其家屬交談,並與全所幹警合影留念。在視察結束時,顧秀蓮副委員長動情地講了上麵的一番話。
2005年8月31日,司法部部長吳愛英來所參觀考察,聽取彙報,看望幹警。她深有感觸地對該所的勞教幹警說:“你們做得很好,戒毒是一個難題,你們把你們的‘三期九段戒治法’勞教戒毒模式銜接得非常好。你們提出的‘教會吸毒勞教人員如何拒絕毒品’的戒毒理念,也取得了應有的效果。你們實踐的厭惡療法,係統脫敏療法,很具有科學性,值得總結。”她在視察的過程中,還高興地對陪同的四川省委副書記李崇禧、司法部勞教局局長李如林說:“這個所工作開展得很不錯,管理水平高,我看設施條件,管理水平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時任四川省委副書記李崇禧專程兩次來到四川省成都戒毒勞教所進行調研。他說:“你們在戒毒工作上進行了刻苦的探索和研究,做了很多努力,提煉了很多方法,非常好。”並提出了“讓吸毒人員也作為研究者參與進來研究”的要求。兩次調研後,作為四川省禁毒委主任的李崇禧,在全省禁毒工作會議上要求學習和推廣“三期九段戒治法”的戒毒理念和戒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