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風雨中的航行——勞教戒毒的曆史回顧(7)(1 / 3)

(五)身體上要“養”。就是要培養戒毒勞教人員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預防疾病,維護身體健康。同時,努力改善他們的生活、增強他們的體質。一是在他們中組織開展衛生流動紅旗評比,發動、組織他們栽花養草,美化環境,努力把戒毒場所營造成環境優美、花園式的戒毒基地。二是自種自養來加強戒毒勞教人員的飲食營養,促進他們身體的恢複。三是積極改善戒毒勞教人員的宿舍條件,安裝換氣扇,統一床單、被單等,盡可能讓戒毒勞教人員生活在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幫助他們早日恢複身心健康。

四川省新華勞教所戒毒工作“五字訣”的推出,是對剛開始的勞教戒毒工作的一個總結,也是勞教戒毒初始戒毒工作方法的探索,也意味著勞教所收容戒毒勞教人員已成為主要的工作。

三、探索有成效,成效有何

第一,從單一的方法到綜合的戒治。收容戒毒勞教人員,給勞教場所帶來了極大的衝擊。那時的勞教場所,條件艱苦、設施落後,收容極其困難。同時也給勞教人員警察的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身體多病的戒毒勞教人員,一生病住院少則就得花費幾千元,多則幾萬元,甚至一個戒毒勞教人員的醫藥費花掉全所勞教人員一個月的醫藥費。勞教所經濟又十分困難,不給他們治療又不行。怎麼辦?當時四川省新華勞教所想到了在戒毒勞教人員中收取部分戒治費,全部用於戒毒勞教人員的治療和戒治工作急需。收取是在偷偷摸摸中進行,後來不知道怎麼反映到了綿陽市檢察院。時任綿陽市檢察院主管監所檢察的副檢察長仇永富來所檢查工作時,我們主動向他彙報了此事。他說:“他們(戒毒勞教人員)有錢去吸毒,我們為什麼不能用他們的錢給他治病呢?但一定要規範,收取的這部分一定要用於為他們治病,為他們戒毒。”所裏又向省勞教局作了彙報。當時的生衛處長劉晉及時向省財政廳、省物價局作了彙報,也得到了他們的支持,並由劉晉處長專程陪同省物價局的領導來所調研後,由四川省財政廳、物價局下發《關於戒毒治療費管理辦法的通知》,確定了勞教戒毒收取費用的標準,並沿用至今。收取的費用全部用於戒毒勞教人員的治療及康複,有效緩解了戒毒勞教人員治療經費的短缺。在此基礎上,為了規範勞教戒毒工作,調動戒毒勞教人員戒治的積極性,變“要我戒毒”為“我要戒毒”,他們又組織戒毒勞教所、戒毒勞教人員及其直係親屬在自願的基礎上簽訂一個三方協議書,共同做好戒毒勞教人員的管理、教育及戒治工作。

協議書規定了三方各自的責任、義務及產生後果應負的責任等。此協議書對單一調整戒毒過程中三方行為關係進行了規範,我們稱之為“協議戒毒法”。

“協議戒毒法”1997年試點,1998年在全省推行,其目的:促使社區和全社會支持並參與勞教戒毒工作;補償勞教戒毒經費的不足。協議戒毒操作的程序是:先由戒毒勞教人員書麵向所在的勞教戒毒所提出《自願協議戒毒申請書》,再由勞教戒毒所與戒毒勞教人員及其家屬簽訂《戒毒勞教人員戒毒協議書》,確定各自的責任義務,並按程序審批。同時,戒毒勞教人員及親屬按標準向戒毒勞教所交納戒治費用。戒毒勞教所按協議條款開展協議戒治工作。具體采取“三種管理模式”:即管理工作軍營式,戒治康複工作醫院式,教育工作校園式和“三個結合”的戒治康複措施。“三個結合”即:脫毒康複與心理矯治相結合;科學文明管理與多樣化教育相結合;所內矯治與社會幫教相結合。通過係統管理、教育、訓練和醫療支持及心理矯治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戒毒康複效果。一是所內的戒斷率達100%。增強了戒毒勞教人員戒毒的信心,提高了改造積極性,如戒毒勞教人員萬某在日記中寫道:“我在協議戒毒中真正懂得了吸毒的危害。從今後我要與毒品決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戒毒勞教人員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稽延性症狀及吸毒並發症得到有效糾正。三是複吸率降低,據協議戒毒實施四年後調查,協議戒毒勞教人員解教後回到社會,一年內複吸率為23%,兩年內複吸率為58.6%,三年內複吸率為69.8%,複吸率指標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四是通過社會追蹤問卷調查,99%的家屬對開展協議戒毒反映良好。如戒毒勞教人員雷某,曾是民營企業家,染上毒癮後,變賣自己的轎車換取毒資。協議戒毒一年後,他在給戒毒勞教所的錦旗上寫道:“協議戒毒、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一次座談會上,一位協議戒毒勞教人員的父親淚流滿麵地說:“我在事業上是成功者,在教育子女上是一個失敗者,是白色毒魔害了我兒子,是勞教所協議戒毒挽救了我兒子,挽救了我全家,感謝黨和政府。”

筆者時任四川新華勞教所副所長,親自參與了此項工作,見證了全過程。回顧這段曆史,筆者深有感觸:“那時戒毒工作剛開始,困難多,沒有資金,沒有經驗,全靠自己摸索。好在有社會的支持,各級領導的支持,使我們的戒毒工作從開始走到今天,從落後走向進步,走出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