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打不成器”,就是說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心軟,一定要打。這樣的教育方式,尤其盛行於教育男孩的環節中。不少男孩的家長,動不動就非打即罵,以期待男孩長大成才。但事實上如何呢?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家長發現,男孩不但沒有在鞭打下成才,相反,還越打越不聽話,越打越強。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兒童行為學研究專家發現:一見男孩犯錯誤就大發雷霆、大聲責罵,甚至毆打男孩,長此以往,男孩對打罵的適應能力就會逐漸提高,久而久之,男孩就會對一般的打罵表現出持無所謂的態度。家長如果在這時候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是對越來越強的男孩繼續采取嚴厲的教育方式,隻會加重問題的嚴重性。
那麼,現實生活中,家長為什麼會舍得打罵自己的心肝寶貝呢?
一般來講,家長打罵男孩多半是受到傳統教養觀念的影響,家長就是權威,而男孩隻有服從的份兒。
其次,就是因為父母自我情緒管理不佳,再加上男孩在此時表現得很不好,家長就順理成章地找男孩來解氣。
再者,家長會學著自己爸媽的樣子去教育男孩,並且說:“我小的時候,我爸爸媽媽就是這樣打我的,現在我不也挺好,所以,小男孩就得打。”
最後一點,家長打罵男孩出於不負責任,因為找不到更合適的教育方式,就依靠打罵男孩來達到教育的效果。
家長通過打罵男孩等強製行為來消解了自己內心的怒火,那麼此時的男孩又何嚐不想消除自己內心的怒火呢?下麵,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項關於男孩被打後的思想調查吧:
“我討厭你們,總有一天我會離開你們的,再也不受你們的氣了。”
“打吧,打吧!打死我好了,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等我有了能力後,你們休想再打我!”
如果你是男孩的家長,並且你曾經也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男孩,那麼,你就一定不會對以上的話語感到陌生。
在打罵之後,我們的男孩不僅不會對自己的錯誤產生絲毫的悔過之意,反而會由此對家長產生怨恨。於是,我們的男孩開始變得愛說謊了,開始變得有攻擊性了,並且變得越來越難接近了……
給男孩父母的建議
也許父母會感到疑惑,現在打罵男孩都不起作用,要是真的收起棍子,那淘氣的小男孩還不得鬧翻了天?
方法一:男孩犯錯時,父母先要冷靜下來
當男孩犯了錯誤,父母的第一反應是非常生氣的,甚至會衝昏了頭腦,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動手打罵孩子,事後又非常後悔,這些都是由於父母沒有控製好自己的情緒而產生的不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