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更喜歡父母通過拉拉她的小手、抱一抱、親一親等親昵的動作來表示對她的愛和關心。
——教育格言
女孩子的觸覺感覺味覺嗅覺聽覺較之男孩子都要敏感得多,特別是觸覺,幼小的女嬰通常是通過父母對自己擁抱的次數來感受自己的重要性的。因此,多一些擁抱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快樂。
雙兒來到這個世界似乎並不受歡迎,即使在很小的時候,媽媽也隻是把她放在嬰兒床上,讓她一個人在那裏玩耍,而自己忙裏忙外。雙兒開始用啼哭表示反抗,但是媽媽並不理睬,她說不能慣下毛病。雙兒後來的哭鬧果然少了,可是表情卻變得很呆板,爸爸回來逗她,她也毫無反應。
媽媽嚇壞了,以為她是個智障,可是檢查了一下,卻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於是媽媽放心了,以為孩子是不懂事才會如此。
雙兒2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對爸爸媽媽都不感興趣,對他們說的話當然也不感興趣,常常一個人坐在那裏玩耍。媽媽看到孩子目光呆滯,又一次把孩子帶到醫院,醫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於是建議他們去找一位心理醫生看看。
心理醫生看了看雙兒的情況,心中就明白了大半,他叫來自己的幾個助手——幾個非常活潑的女孩子,讓她們抱著雙兒和她一起玩耍。這些女孩子大聲地笑鬧,爭搶著要抱雙兒,不能抱到的就開始親吻、撫摸孩子。開始,雙兒似乎很緊張,但是慢慢的,她的小臉上有了笑模樣。就這樣,雙兒每天下午都在父母的陪同下來這裏呆上半個多小時,周末的時間更長些。
不久,奇跡發生了,雙兒變得活躍起來,她眼睛發亮,食欲增強,身體明顯轉好,有時候會像風一樣繞著院子裏的白楊樹跑,最後幾天竟然非常清晰地發出了“姐姐”的呼喊聲。父母好奇地問心理醫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醫生回答說:“孩子得的是‘皮膚饑餓症’,這種需求,是食物無法滿足的,需要的是愛撫、撫摸。如果孩子長期得不到這種滿足,就會發育不良,智力衰退,慢慢變得遲鈍。”
擁抱常常能比語言更好地傳達父母要表達的疼愛之情,一個經常接受擁抱的女嬰,總是顯得比其他女嬰要聰明活潑得多,這是因為身體的刺激激活了女孩子大腦的思維細胞和身體裏的基因鏈,讓她的每一種生命功能都能發揮到最大限度。因此,愛你的女兒,就多給她一些擁抱吧。
這裏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兒童行為研究專家告訴我們:在孩子初生的兩年之內,每天是否和嬰兒進行15分鍾的身體接觸,是此後一生父母與子女關係的關鍵
在大人溫暖的懷中,女嬰體會到溫馨、舒適,她可以把自己的能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調整自己的呼吸和消化係統,使之得到清理並正常運作,而這對於許多孩子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兒時經常被擁抱的孩子身體通常都比其他的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