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紅細胞相對運動
血細胞與血漿一起運動,但血細胞與血漿也存在著相對運動,這將引起血細胞與血漿之間的相互作用。
5.紅細胞聚集性
在靜止狀態下,紅細胞在血漿中聚集並形成網絡。此網絡有一定的強度,隻有當剪切力高於此強度時,網絡被破壞,血液才會流動。
6.紅細胞變形性
紅細胞具有良好的變形性,當變形性降低時,是全血黏度尤其是高切變率下的全血黏度升高,影響微循環血流和紅細胞壽命。
二、血液的流變特性
(1)全血為非牛頓流體,血漿為牛頓流體。
(2)全血具有屈服應力,當血液所受外部切應力大於此值時,血液才開始流動。
(3)當血細胞比容為10%~80%的時候,全血黏度與血細胞比容成正相關。
(4)切變率足夠大時(大於200brs)全血黏度逐漸降低並趨於一漸近值,全血的流變特性趨向於牛頓流體。因此大血管中全血可看作牛頓流體。
(5)血漿黏度主要取決於纖維蛋白原濃度。
(6)紅細胞的聚集性、變形性、血液pH值、滲透壓等對血液流變特性都有很大的影響。
三、影響血液黏度的因素
(一)影響血液黏度的內在因素
1.紅細胞的數量或比積
紅細胞數量或紅細胞比積是影響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比積越高血液黏度越大。當紅細胞比積低於0.45時,對血液黏度的影響不明顯。但當紅細胞比積超過0.50時,血液黏度隨著紅細胞比積的增高而呈指數增高。在切變速度小時,其黏度的增高尤為明顯。
2.紅細胞的聚集性
正常紅細胞膜表麵帶有負電荷,它們之間相互排斥,使紅細胞在血漿中處於均勻懸浮狀態而不發生聚集。當紅細胞表麵負電荷減少時,紅細胞相互之間的靜電排斥力也減少,使紅細胞聚集性增大,容易形成緡錢狀或堆集狀,使血黏度增高。
3.紅細胞的變形性
紅細胞的可塑性變形能力對血液(尤其是微循環中的血液)的黏度有明顯影響,變形能力減低時,血液黏度增高。紅細胞的變形能力主要取決於:①紅細胞內黏度(內黏度的大小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及其性狀有密切關係)及紅細胞內液的流動性。②紅細胞形狀。正常紅細胞具有合理的表麵積br體積比值,呈雙凹圓盤形,有利於紅細胞的變形。如紅細胞膜表麵積減少,其形狀就趨向變成球形,使變形能力明顯下降。因此,紅細胞內黏度增加和球形變,都使紅細胞變形能力減弱而血液黏度增加。
4.紅細胞的大小和形態
紅細胞的大小和形態直接影響著血黏度,紅細胞的平均體積越大血黏度越高,反之則小。
5.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
正常情況下循環血液中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總數不高,對血液黏度影響非常小,但在二者增多的情況下,如慢性白血病時白細胞數顯著增多,使血漿黏度增加。血小板數量增多,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以及釋放產物增多,均可使血液黏度增高。
4.紅細胞相對運動
血細胞與血漿一起運動,但血細胞與血漿也存在著相對運動,這將引起血細胞與血漿之間的相互作用。
5.紅細胞聚集性
在靜止狀態下,紅細胞在血漿中聚集並形成網絡。此網絡有一定的強度,隻有當剪切力高於此強度時,網絡被破壞,血液才會流動。
6.紅細胞變形性
紅細胞具有良好的變形性,當變形性降低時,是全血黏度尤其是高切變率下的全血黏度升高,影響微循環血流和紅細胞壽命。
二、血液的流變特性
(1)全血為非牛頓流體,血漿為牛頓流體。
(2)全血具有屈服應力,當血液所受外部切應力大於此值時,血液才開始流動。
(3)當血細胞比容為10%~80%的時候,全血黏度與血細胞比容成正相關。
(4)切變率足夠大時(大於200brs)全血黏度逐漸降低並趨於一漸近值,全血的流變特性趨向於牛頓流體。因此大血管中全血可看作牛頓流體。
(5)血漿黏度主要取決於纖維蛋白原濃度。
(6)紅細胞的聚集性、變形性、血液pH值、滲透壓等對血液流變特性都有很大的影響。
三、影響血液黏度的因素
(一)影響血液黏度的內在因素
1.紅細胞的數量或比積
紅細胞數量或紅細胞比積是影響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比積越高血液黏度越大。當紅細胞比積低於0.45時,對血液黏度的影響不明顯。但當紅細胞比積超過0.50時,血液黏度隨著紅細胞比積的增高而呈指數增高。在切變速度小時,其黏度的增高尤為明顯。
2.紅細胞的聚集性
正常紅細胞膜表麵帶有負電荷,它們之間相互排斥,使紅細胞在血漿中處於均勻懸浮狀態而不發生聚集。當紅細胞表麵負電荷減少時,紅細胞相互之間的靜電排斥力也減少,使紅細胞聚集性增大,容易形成緡錢狀或堆集狀,使血黏度增高。
3.紅細胞的變形性
紅細胞的可塑性變形能力對血液(尤其是微循環中的血液)的黏度有明顯影響,變形能力減低時,血液黏度增高。紅細胞的變形能力主要取決於:①紅細胞內黏度(內黏度的大小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及其性狀有密切關係)及紅細胞內液的流動性。②紅細胞形狀。正常紅細胞具有合理的表麵積br體積比值,呈雙凹圓盤形,有利於紅細胞的變形。如紅細胞膜表麵積減少,其形狀就趨向變成球形,使變形能力明顯下降。因此,紅細胞內黏度增加和球形變,都使紅細胞變形能力減弱而血液黏度增加。
4.紅細胞的大小和形態
紅細胞的大小和形態直接影響著血黏度,紅細胞的平均體積越大血黏度越高,反之則小。
5.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
正常情況下循環血液中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總數不高,對血液黏度影響非常小,但在二者增多的情況下,如慢性白血病時白細胞數顯著增多,使血漿黏度增加。血小板數量增多,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以及釋放產物增多,均可使血液黏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