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栓與出血性疾病的檢驗(1 / 3)

1.血小板黏附試驗(PAdT)原理

血液與玻球接觸一定時間後(自動玻球儀法),血小板黏附於玻球內表麵,使血小板減少。通過計算血小板數量的差,反映血小板在體外黏附的能力。參考值:男性為34.9%±6.0%;女性為39.4%±5.2%。

2.臨床意義

(1)血小板黏附功能減低見於:①血小板無力症、巨大血小板綜合征。②血管性假性血友病。③尿毒症、嚴重的肝髒疾病、多發性骨髓瘤。④長時期應用阿司匹林、保泰鬆等降低血小板黏附的藥物等。

(2)血小板黏附功能增高見於高凝狀態與血栓性疾病。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腦血管病、高脂血症、深靜脈血栓、腎小球腎炎等。

3.血小板黏附試驗的質量保證

玻球容量要準確、加入抗凝血的量要準並與球壁充分接觸;血小板技術要取平均值;采血要順利,不可有溶血、凝血塊或產生氣泡。

(二)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及意義

血小板與血小板相互黏附為聚集。血小板黏附後可發生聚集,在損傷的組織釋放ADP促進血小板聚集。需要血小板膜糖蛋白GP2b(Fbg的受體)、Fbg和Ca2+sup>參與。

1.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比濁法)原理

貧血小板血漿(PPP)濁度低,富血小板血漿(PRP)濁度高。在PRP中加入致聚劑,使血小板聚集,之後濁度變小,這種濁度的改變,用光電訊號記錄下來,描繪成曲線,計算出血小板聚集速度及程度。

參考值(血小板聚集儀法):其儀器不同、誘聚集不同,參考值也不同。

2.血小板聚集試驗臨床意義

(1)血小板聚集功能減低見於。血小板無力症(繼發於尿毒症、肝髒病)、骨髓增生綜合征,異常蛋白血症、血管性假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貯存池病、尿毒症、晚期肝髒病以及服用血小板抑製藥物等。

(2)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見於。高凝狀態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炎、腎病綜合征、高脂蛋白血症、外科大手術後、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腦血管病、高脂血症、深靜脈血栓等。

3.血小板聚集試驗質量保證

(1)采血要順利、避免產生氣泡、溶血、混入組織液,不能用EDTA做抗凝劑。

(2)標本采集後應在3h內完成檢測,應在15~25℃進行,溫度過低激活血小板,過高影響血小板聚集。

(3)試驗前一周停用抑製血小板的藥物;前一天禁食牛奶、豆漿等高脂肪性的食物以免影響透光度。

(三)血塊退縮(CRT)試驗及臨床意義

血液凝固後,血凝塊發生收縮,這主要與血小板的數量、功能有關。

1.血塊退縮(CRT)原理(定量法)

1.血小板黏附試驗(PAdT)原理

血液與玻球接觸一定時間後(自動玻球儀法),血小板黏附於玻球內表麵,使血小板減少。通過計算血小板數量的差,反映血小板在體外黏附的能力。參考值:男性為34.9%±6.0%;女性為39.4%±5.2%。

2.臨床意義

(1)血小板黏附功能減低見於:①血小板無力症、巨大血小板綜合征。②血管性假性血友病。③尿毒症、嚴重的肝髒疾病、多發性骨髓瘤。④長時期應用阿司匹林、保泰鬆等降低血小板黏附的藥物等。

(2)血小板黏附功能增高見於高凝狀態與血栓性疾病。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腦血管病、高脂血症、深靜脈血栓、腎小球腎炎等。

3.血小板黏附試驗的質量保證

玻球容量要準確、加入抗凝血的量要準並與球壁充分接觸;血小板技術要取平均值;采血要順利,不可有溶血、凝血塊或產生氣泡。

(二)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及意義

血小板與血小板相互黏附為聚集。血小板黏附後可發生聚集,在損傷的組織釋放ADP促進血小板聚集。需要血小板膜糖蛋白GP2b(Fbg的受體)、Fbg和Ca2+sup>參與。

1.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比濁法)原理

貧血小板血漿(PPP)濁度低,富血小板血漿(PRP)濁度高。在PRP中加入致聚劑,使血小板聚集,之後濁度變小,這種濁度的改變,用光電訊號記錄下來,描繪成曲線,計算出血小板聚集速度及程度。

參考值(血小板聚集儀法):其儀器不同、誘聚集不同,參考值也不同。

2.血小板聚集試驗臨床意義

(1)血小板聚集功能減低見於。血小板無力症(繼發於尿毒症、肝髒病)、骨髓增生綜合征,異常蛋白血症、血管性假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貯存池病、尿毒症、晚期肝髒病以及服用血小板抑製藥物等。

(2)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見於。高凝狀態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炎、腎病綜合征、高脂蛋白血症、外科大手術後、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腦血管病、高脂血症、深靜脈血栓等。

3.血小板聚集試驗質量保證

(1)采血要順利、避免產生氣泡、溶血、混入組織液,不能用EDTA做抗凝劑。

(2)標本采集後應在3h內完成檢測,應在15~25℃進行,溫度過低激活血小板,過高影響血小板聚集。

(3)試驗前一周停用抑製血小板的藥物;前一天禁食牛奶、豆漿等高脂肪性的食物以免影響透光度。

(三)血塊退縮(CRT)試驗及臨床意義

血液凝固後,血凝塊發生收縮,這主要與血小板的數量、功能有關。

1.血塊退縮(CRT)原理(定量法)

血小板血栓收縮蛋白可使血小板伸出偽足,附與纖維蛋白上,收縮時,纖維蛋白也一同收縮,把內存的血清析出,計算析出血清量占全血量的百分數,來表示血塊收縮的程度,可間接了解血小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