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曆史中的善惡——君子與小人的舞台(3)(3 / 3)

◎ 總攬大權 排除異己

秦檜除了將嶽飛等殺害外,對南宋其他忠臣良將,也不放過。迫害手法花樣繁多。

秦檜的一種手法是背後撥弄是非,造謠離間,出賣同他共事的大臣。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張浚要求離開右相的職位。宋高宗趙構問他:“誰可代替你呢?”張浚不答。趙構又問:“秦檜怎麼樣?”張浚說:“與他共事,才知他不光明磊落。”趙構說:“那就用趙鼎。”趙鼎接替了張浚的宰相職務。後來張浚受到迫害,趙構要把他安置在嶺南,趙鼎就約同事解救,與大臣張守麵奏趙構,每人都千言萬語為張浚求情,唯獨秦檜一言不發。原來趙鼎、張浚很合得來,張浚先任宰相,竭力引薦趙鼎。

他們曾討論過人才問題。張浚激動地談秦檜“善良”。趙鼎說:“此人得誌,我們就無所措手足了。”張浚不以為然,所以也引薦過秦檜。後來知他不光明正大,就不再推薦他了。秦檜因此懷恨張浚,用挑撥離間的手法告訴趙鼎說:“皇上想召用你,而張浚拖延扣留。”這就激怒了趙鼎去排擠張浚。秦檜在樞密院隻聽張浚的指使,而趙鼎素來就討厭秦檜,經他這一撥弄,趙鼎反而對他深信不疑,最後趙鼎與張浚都被秦檜所排擠。趙鼎與張浚晚年在福州相遇,談及此事,才知都被秦檜出賣了。

秦檜的第二種手法是言語不多,卻極其狠毒,甚至以一語害人。正如《宋史》中所說,秦檜陰險如懸崖陷阱,深不可測。群臣討論政事,還沒有據理力辯,他用一兩句話就否定了。李光曾與秦檜爭論,發言稍微觸犯了秦檜,秦檜就不說話了。等李光說完,秦檜慢慢地說:“李光沒有遵守做大臣的禮法。”趙構聽後,對李光十分不滿。所以史書上指出秦檜凡陷害忠良,一般是用這種手段。

秦檜的第三種手法是一意孤行,排除異己,必置反對者於死地而後快。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書,願斬秦檜以謝天下。立即受到秦檜打擊,把胡銓貶往昭州(今廣西乎樂)“編管”。

胡銓因妻臨產,想稍晚幾天再走,結果秦檜派人給他戴上刑具,押送昭州。秦檜還覺得對胡銓處理過輕,不足以“貶一儆百”,使反對議和的人從此俯首帖耳,因而迫使趙構下了一道詔令,說胡銓上書是放肆稱凶,倡導犯上之風,告誡朝廷內外,不得效法。大臣陳剛中支持胡銓上書,秦檜大怒,把他弄到贛州安遠縣。安遠縣地處偏遠山區,條件極差,瘴氣很盛,當地諺語說:“龍南、安遠,一去不轉。”意思是說,到安遠是一去不複返了,必然死在那裏。陳剛中果然死在安遠。

秦檜的第四種手法是屢興大獄,株連無辜,迫害與他有些微異意的人。秦檜晚年更為凶殘,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又興起王庶二子(王之奇、王之荀)、葉三省、楊煒、袁敏求四大獄,誣陷他們有“誹謗罪”。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趙令衿看秦檜的《家廟記》,口念“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結果被告。有人又告趙鼎的兒子趙汾同趙令衿在宴會結束後互贈禮物,“必有奸謀”,秦檜就送趙汾入獄。

秦檜在他的一德格天閣裏寫上趙鼎、李光、胡銓的姓名,“必欲殺之而後快”。此時趙鼎已死,恨不能處置,就想捕殺他的兒子趙汾。秦檜尤恨張浚,將他“編管”零陵(今湖南永州),指使其死黨張柄坐鎮潭州(今湖南長沙),與郡丞汪召錫共同監視張浚。秦檜甚至要趙汾捏造事實,誣陷趙汾與張浚、李光、胡銓“謀大逆”,這次株連賢士53人。興起這個大獄之時,秦檜已是奄奄一息了。

秦檜對反對過他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決不放過。聽到趙鼎死訊而歎息的人也被治罪。有人寫詩送別胡銓也遭“編管”。一次,秦檜舉行家宴,叫戲子演戲,一個扮演小官的戲子頭發上的大環掉落在地。另一戲子問:“這是什麼環?”小官說:“二勝環(諧音為‘二聖還’,二聖指宋徽宗、宋欽宗,均被金俘去)。”戲子說:“你坐太師(無意中涉及秦檜,因他稱秦太師)椅,為什麼把‘二勝環’丟在腦後!”意思是說坐上太師椅,就把二聖南還的事置之度外了。頓時人人皆失色,秦檜大怒。第二天就把戲子關在牢裏,這個可憐的戲子最後在獄中死去。

自“紹興和議”簽訂後,秦檜就總攬了南宋的軍政大權,他以是否讚同求和乞降為分水嶺。讚成者,可步步升遷;反對者,不論是忠臣良將,還是普通百姓,一概被劃入打擊剪除之列。

◎ 釘在恥辱柱上的秦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