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曆史中的善惡——君子與小人的舞台(3)(2 / 3)

南宋大臣在朝見趙構之後,隻有秦檜留下麵奏。秦檜說:“臣僚們對議和畏首畏尾,首鼠兩端,這就不能夠決斷大事。如果陛下決心想講和,請專與我討論,不要允許群臣幹預。”趙構說:“我隻委派你主持。”秦檜說:“我恐怕有不方便之處,希望陛下認真考慮3天,允許我向您另作報告。”過了3天,秦檜又留在趙構身邊奏事,趙構想講和的思想已經很堅定了,但秦檜認為還沒有到火候,他說:“我恐怕別的方麵還有不方便,想請陛下再認真考慮3天,容我向您另作報告。”趙構說:“好吧!”又過了3天,秦檜就像前兩次一樣,獨自留在趙構身邊奏事。他清楚地確定了趙構堅定不移要講和之後,才拿出早已草擬好的向金的求和書,並聲稱不許群臣幹預。

我們從秦檜和趙構的對話中可以看得出,趙構已經完全被秦檜抓在手裏了。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秦檜不顧趙鼎、胡銓、韓世忠、張浚、王庶、嶽飛、李綱等反對議和的上書,與金簽訂了第一個宋金和約。趙構怕事,裝病躲進宮中,由秦檜代行皇帝職權,跪拜在金使麵前,簽字畫押。從此,秦檜在朝廷中的身價提高了,宋金戰和問題開始由他左右。

◎ 陷害嶽飛 誅戮忠良

秦檜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小人,在他所做的所有壞事中,最廣為人知,也最令人痛恨的一件事就是陷害忠良嶽飛。宋金第一個和約簽訂不到一年,金統治集團內部就發生了政變,對南宋主張用誘降講和策略的撻懶被殺,宗弼(兀術)上台。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撕毀和約,以宗弼為統帥,揮師直取河南、陝西。南宋抗金將領嶽飛、劉琦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痛擊金兵,開創了一個大好局麵。金兵將校紛紛準備投降,甚至素以狡猾剽悍著稱的金帥烏陵思謀,也控製不了部下,隻能下令待嶽家軍到即降,金將軍韓常更是想以五萬騎兵歸附。嶽飛看著勝利的形勢,非常高興,對部將們說:“直抵黃龍府(今吉林農安,女真族根據地),與諸公痛飲耳!”嶽飛正待不日渡河,而秦檜卻命嶽飛退兵,秦檜想把淮河以北的土地送給金朝。

嶽飛報告朝廷說:“金人銳氣喪失,氣節敗壞,把裝備糧草全部丟棄,疾走渡河。而我軍將士聽命效勞,所向披靡。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要求乘勝進軍。”秦檜深知嶽飛抗金意誌不可奪,就先撤回張浚、楊沂中的軍隊,而後說嶽飛孤軍不可久留,嚴令迅速退兵。趙構、秦檜一天之內連下12道金字牌,緊催嶽飛撤軍,嶽飛憤慨惋惜地哭著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忍痛下令退兵。人民攔馬痛哭,嶽飛悲泣。以趙構、秦檜為代表的南宋投降派是實權派,他們既擔心抗金戰爭的順利發展會激起女真貴族的不滿,也憂慮嶽家軍的迅速壯大會威脅他們的統治地位,因此,勝利在望之際,迫令嶽飛撤退。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秦檜唯恐重要將領難以駕馭,就想法收回他們的兵權,以掃除不利於他投降活動的障礙。秦檜密奏召三大將韓世忠、張浚、嶽飛入朝,“論功行賞”。三將到臨安後,韓世忠、張浚被任命為樞密使,嶽飛為副使。明升官職,實解兵權。同時還撤銷了專為對金作戰而設置的三個宣撫司。

宗弼得知秦檜解除三大將兵權、自毀長城的消息後,就乘機一再對南宋進行軍事威脅。他通知趙構說,金國各路大軍將水陸並進,南下問罪,如肯順降,須以淮水為界,把淮水以北的土地和人民割讓給金國。同時,金朝派人指使秦檜,必須殺掉抗金戰爭中最出力的嶽飛,才可議和。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九、十月間,秦檜派諫官萬俟炆收集偽證,組織供詞,羅織罪名,又串通張俊,收買、勾結嶽家軍重要將領張憲的部將王貴、王俊等人,誣告張憲欲據襄陽為變,以謀恢複嶽飛兵權。張憲遂被捕入獄,嶽飛、嶽雲父子也被送到大理寺(南宋最高審判機關)。嶽飛被捕後,秦檜加緊進行投降活動。十一月,宗弼派蕭毅到臨安,提出“劃淮為界,歲幣銀絹各二十五萬,割唐、鄧二州”為議和條件。這就是宋金第二個和約,史稱“紹興和議”。

和約簽訂後,秦檜按照女真貴族的意圖,變本加厲地迫害嶽飛等人。嶽飛被捕已兩月有餘,“罪狀”還沒編造好。一天,秦檜獨居書室,吃著柑子,並用手指劃柑皮,若有所思。秦檜妻王氏素來陰險,看見秦檜的動作就訕笑著說:“老漢怎麼一直沒有決斷呢?捉虎容易,放虎難哪!”秦檜聽懂了王氏的意思,便寫了一張小紙片送給獄吏。嶽飛當天就死在獄中,嶽雲、張憲被殺於市,這一天正是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

秦檜深恨嶽飛。因為嶽飛曾多次聲稱和議失策,而且上書趙構要求製定國家大政方針,這都與秦檜的投降政策相違背,所以秦檜總想殺掉他。嶽飛被捕,有正義感的臣民憤憤不平。嶽飛被害前,韓世忠十分氣憤,質問秦檜:“嶽飛父子究竟犯了多大罪,事實如何,有什麼證據?”秦檜說:“莫須有。”韓世忠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這時韓世忠已被罷免樞密使之職,他滿腔憤懣,隻得騎驢載酒繞西湖了。嶽飛被害後,家屬流放嶺南,被株連者或坐牢,或流放,或死於獄中。相反,凡跟著秦檜陷害嶽飛的,都各有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