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輿論與人情——千萬別小看了宣傳(1)(3 / 3)

天國悲歌 禍起蕭牆

與李自成相比,同樣由於內部矛盾和鬥爭而導致失敗的也更為慘烈的一個例子就是太平天國運動。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由於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湧進中國,質高價廉的工業產品衝擊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並更加嚴重。清政府的捐稅年年增加,農民不堪重負。從1840年到1850年,廣東、廣西和全國許多地區連年暴發水災、旱災、蝗災。大量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這個時期的農民反抗鬥爭多達一百一十次。特別是兩廣地區,由於受到鴉片戰爭的直接衝擊,社會動蕩更為激烈。

不安定的社會環境,複雜的階級矛盾,為起義革命提供了土壤。這時,洪秀全被《勸世良言》中的單一神權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觀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觀和中國農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結合起來,從農民階級的要求和利益出發,撰寫了具有極大煽動性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夏,洪秀全與馮雲山於廣東花縣創立“拜上帝會”,宣傳教義。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洪秀全、馮雲山赴廣西傳教。後來,馮雲山來到桂平紫荊山發展了會眾三千多人,教徒日眾。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相識,肝膽相照,結為異姓兄弟,組成了拜上帝會的領導班子。同時期,馮雲山在紫荊山地區的廣大貧苦農民和燒炭工人中,宣傳反清思想,開展拜上帝會的組織工作。1849年,拜上帝會教徒已達萬餘人。1850年前後,拜上帝會與地主團練的衝突日趨尖銳,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太平天國起義逐漸醞釀成熟。

◎ 金田起義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十二月初十,正是洪秀全三十八歲生日,洪秀全決定領導拜上帝會的成員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這一天,拜上帝會的骨幹成員為洪秀全舉行了熱烈的祝壽盛典,隨後,於金田村內韋氏大宗祠,舉行全體拜上帝儀式,宣布國號為太平天國,以次年(公元1851年)為太平天國元年,正式舉事,討伐清廷。金田起義後,太平軍於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九月攻克永安,並進行了一係列的政權建設,史稱“永安建製”。

不久,洪秀全下詔封賞跟隨他起義的拜上帝會骨幹,於是他的結義兄弟們全部被封王。但是,令他沒有預料到的是,他的這群結義兄弟就是導致太平天國運動最終慘烈失敗的根本原因。

封王後不久,太平軍轉戰到武宣東鄉,洪秀全正式稱“天王”。公元1851年9月,太平軍攻占永安州。在永安滯留期間,進行了休整補充和製度建設,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國政治製度的基礎。公元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圍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戰役中,馮雲山戰死。太平軍轉戰湖南途中,發布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等重要文告,闡明太平天國“掃除妖孽,廓清中華”的宗旨廣大群眾紛紛響應。湘江上的纖夫、船工,碼頭上的挑夫、搬運工,城鎮中的鐵匠、商販、木匠,以及郴州、桂陽山區的煤礦工人,都來參加起義,太平軍迅速壯大。公元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隊伍增至50萬,聲威大震。2月,太平軍水陸兼程,沿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等重鎮。3月19日,太平軍占領南京,洪秀全進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國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農民革命政權。

◎ 鼎盛時期

公元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為了鞏固和發展勝利成果,進行了北伐和西征。公元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率軍進兵北京。北伐軍出江蘇,過安徽,進河南,渡黃河,入山西,直搗直隸,逼近天津,由於孤軍遠征,最終失敗。洪秀全為了控製長江中遊,確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公元1853年5月,賴漢英、胡以晃、曾天養率軍溯長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廣大地區,在湖南境內,多次打敗曾國藩組織的以地主團練為骨幹的湘軍。公元1856年上半年,太平軍又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破圍戰,先後擊破了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全盛。公元1853年冬,製定並頒布了《天朝田畝製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試圖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製度》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維持絕對平均主義的農民烏托邦,不可能付諸實施。但是,它表達了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願望。太平天國還提倡男女平等;改革考試製度;在對外關係上,堅持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