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學問自然不能勝任這麼重大的職責,不過,他為人機智、精明,而且還有學富五車的紀曉嵐充任總纂官在一旁協助。和珅知道乾隆對《四庫全書》的編纂極其重視,當做生平的一樁大事。因此,和珅辦起事來理所當然地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和珅擔任正總裁後,在編書之餘多次上書建議乾隆嚴加查繳書籍,對於有問題的書籍應該一律銷毀。即使是編入《四庫全書》中的書,很多也作了刪削或修改,幾乎去掉了所有違逆的詞句。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四庫全書》裏的各種圖書,都是經過一番“清洗”後的潔本。修纂《四庫全書》究竟功過如何,實在是不好判斷。
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四庫全書》確實為乾隆的業績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而這一筆中也確實包含了和珅所付出的辛勞。
和珅一生中除了充當《四庫全書》的總裁外,還負責監督、修訂了很多圖書,如《皇清開國方略》、《日下舊聞考》、《清三通》、《欽定熱河誌》、《石經》、《大清一統誌》等,為乾隆皇帝在立言方麵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舉辦“千叟宴”為乾隆皇帝完美謝幕。叟,是老頭兒的意思。千,是虛數,很多的意思。宴,是宴會的意思。“千叟宴”最早開始於康熙時期。所謂“千叟宴”,就是召集縉紳中60歲以上的高壽老翁在皇宮中舉行酒宴,與皇帝同樂。從康熙到乾隆年間一共辦過三次,其中,康熙年間一次,有一千多人參加;乾隆年間兩次,前一次不是和珅主辦的,一共有三千多人參加。這兩次的效果不是太好,為什麼呢?因為兩次“千叟宴”都在冬天舉行,皇帝從全國各地請來好幾千個老頭兒吃飯,可是,上一盤菜,沒幾分鍾就涼了。雖然說沒有吃好,但是皇帝的心意到了。因此,“千叟宴”這種形式便繼續流傳下來了。乾隆時期的後一次“千叟宴”就是大清朝的禪位歸政大典,全國各地一共有五千多位60歲以上的老者參加。
舉辦“千叟宴”有什麼好處呢?第一,可以達到提倡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目的,符合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規範;第二,可以表明乾隆皇帝的功德得到了全國人民的首肯;第三,還可以表明在乾隆皇帝統治的60年中,四海升平,百姓都能長壽。這叫一舉三得。
為了避免前兩次“千叟宴”出現的冷鍋冷菜的尷尬局麵,和珅別出心裁,調來了一千五百五十多隻火鍋,舉行火鍋宴。這一設想,不但可以保證殿內的溫度,而且燃燒的煤炭、沸騰的濃湯還能更好地烘托出喜慶氣氛,實在妙不可言。
正月初四,“千叟宴”按照和珅的安排在寧壽宮皇極殿如期舉行,聲勢浩大,不同凡響。單憑這一壯觀的景象,和珅的名字就足以載入史冊了。全國高壽老者都領受到皇帝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太上皇的仁愛也從他們那裏傳到了全國各地。和珅的這一安排為乾隆贏得了天下盛譽,令乾隆大為滿意。
◎ 自絕退路 終獲一死
如果說和珅充滿傳奇的、榮耀的一生是因為他本人深諳封建官場的進退之道,那麼,他那與榮耀同樣“著名”的結局也恰恰是因為他違反了自己前半生所遵守的進退之道,迷失在了權力的爭鬥中,終於走上了絕路。
乾隆皇帝在位時間與其祖父康熙一樣長,他本可超過祖父,因為不願對祖父不恭,便在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決定年底傳位給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正式傳位儀式於次年元旦在太和殿隆重舉行。乾隆皇帝當了三年的太上皇。
乾隆末年吏治腐敗,官場一片汙濁之氣,貪官之首便是皇帝最寵信的和珅。和珅位高權重,忘記太上皇年事已高,不但不為自己預備退路,反而繼續擺出一副權臣的架子。早在乾隆皇帝剛有意選顒琰繼位時,和珅就打探到這一消息,並在宣布此事的頭一天送給顒琰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對此事勞苦功高。乾隆皇帝退居幕後,和珅專權更甚,嘉慶皇帝有什麼事反而要托和珅轉告父親。嘉慶皇帝的老師朱矽由兩廣總督升任大學士,嘉慶皇帝寫詩祝賀,沒想到和珅向太上皇告了一狀,說嘉慶皇帝在向下屬“示恩”,結果朱矽被降為安徽巡撫,嘉慶皇帝也因此得罪了父親。嘉慶皇帝隱忍不言,表麵上更重視和珅。
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愛新覺羅·弘曆駕崩。次日,嘉慶皇帝命和珅與戶部尚書福長安輪流看守殯殿,不得擅自出入,實施軟禁。接著嘉慶下了一道聖旨,命令照實查辦圍剿白蓮教不力者及幕後庇護之人。當天就有大臣領會到皇帝的意圖,於是彈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斷地被送到嘉慶皇帝手中。嘉慶皇帝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令立即逮捕和珅。嘉慶皇帝本要將和珅淩遲處死,但由於身為和珅兒媳婦的皇妹和孝公主的求情,並且參考了董誥、劉墉諸大臣的建議,改為賜和珅獄中自盡。為避免政壇風波,嘉慶皇帝宣布對能棄惡從善的和珅餘黨一律免於追究。這門使得和珅不至於絕子絕孫的親事,是和珅在受到乾隆皇帝寵信時所結的一門皇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