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皇後之路(3)(2 / 3)

此前,王皇後之舅、宰相之一的柳奭麵對著外甥女在宮中的困頓局麵,一時也想不出對付的辦法。感覺到了高宗對自己的冷淡,他內心不安,便在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六月提出辭去相位。高宗絲毫不加挽留,罷去他的宰相之職,任命其為吏部尚書。這件事的後麵可以隱約看到武則天的影子。

柳奭罷相,是對長孫無忌勢力的一次公開挑戰,此後不久,高宗就召集五品以上大臣訓話:“卿在先帝左右,見五品以上論事,或仗下麵陳,或退上封事,終日不絕。豈今日獨無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高宗即位五六年以來,一直沒有人當麵或上書論事,顧命集團專擅朝政可見一斑。

扼嬰事件上演後,武昭儀已經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通過皇帝,她把廢立問題正式向外廷提出了。現在,對立的雙方越來越浮出水麵了。王皇後背後的支持力量——外朝的元老重臣才是武則天真正的敵人。永徽政治的格局,是以李治為皇帝,長孫無忌為監護人的格局。贏得了皇帝的支持,僅僅是完成了事情的一半,事情的另一位是贏得監護人的支持。但是,要取得長孫無忌以及另一位顧命大臣褚遂良的支持,談何容易?他們都是政壇老手,單靠扼殺女嬰這件事很難蒙混過關。最重要的,長孫無忌家族和皇後的王氏家族都是關隴集團中的高門大族,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和休戚與共的政治利益。他們會坐視王皇後倒台嗎?此時的長孫無忌是外廷的領袖,以武則天的實力還不足以與之對抗。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武則天想以媚忍的手段去討好長孫無忌。

在一天黃昏,高宗攜武則天乘著便輦來到太尉長孫無忌府第,還派人押來10車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長孫無忌驟聞高宗與武則天來到,急忙恭迎,並備下美味佳肴招待。彼此閑談暢飲,歡快和諧。酒過數巡,武則天問及長孫無忌嗣子,無忌即命諸子出見。長子長孫衝已任職秘書監,唯寵姬所生3個庶子年齡尚幼,均未列官。武則天即請於高宗說:“元舅為國元勳,理應全家受蔭,願陛下推恩加賜,遍及舅門。”高宗會意,即麵授無忌3位庶子散朝大夫的散官銜。無忌想推卻,不蒙允準,乃令三子拜謝。高宗又賞賜各樣禮物,無忌也收下了。此時高宗才旁敲側擊地說:“皇後無子,又無後德,怎麼辦呢?”長孫無忌明白來意,但他狡猾地裝作不懂其意,顧左右而言他,不做正麵回答。高宗看出舅父不讚成廢立皇後,他很不高興,君臣談話不歡而散。

武昭儀還是不死心,她又派母親楊氏來找長孫無忌說項,但都不得要領。表麵看,武則天的忍讓似乎沒起到作用,而且丟了麵子。但實際上,她有一個最大的收獲,那就是她摸清了對手的態度——長孫無忌不會助她,而是必須搬倒的死敵。還有什麼比摸清對手的態度更重要的嗎?武則天做事總是直抓根本,不走彎路,不猶豫遲疑。既然你不為我所用,我就必定要繞開你,尋找我的勢力。

長孫無忌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的態度,有的人認為大體上是正確的。但也有的人認為:高宗和武則天又是賞爵又是恩賜,意圖已經昭然若揭,無忌要想正君主之心,辭而不受就行了。在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派人送一車金銀給太宗集團中的骨幹尉遲敬德,敬德辭而不受。難道無忌的水平不如尉遲敬德嗎?他為什麼采取這種態度呢?

長孫無忌既不讚同武則天的意見,又接受高宗和武則天的禮物,究其原因,有兩種可能。一是無忌貪心;二是他低估了武昭儀的能力,以為現在和將來,他都能控製局勢,皇帝將會長期尊重他,所以收下禮品之類事,算不得什麼大事。但是,長孫無忌錯了。武則天的勢力一開始很小,但事物是發展的,武則天手裏有一張王牌——高宗,隻要打好這張牌,不怕自己的勢力做不大。所以,長孫無忌太輕敵了,也太沒有原則了。有的肉吞下去不吐骨頭沒關係,但有的卻要被卡住。武則天不是任人吞噬的羔羊,而是一頭母獅,隻是這時利爪還沒完全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