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詢驚異地問:“你就是邊關信使?”
“我是金建。”
“你是金賞的弟弟?”劉詢驚異地審視著金建。
劉詢和金建雖然沒見過麵,但從金賞的口中多次聽到過這個名字。眼見金建這副狼狽相,急問:“快說,誰要謀害朕?”
金建把在霍府竊聽到的事和如何被囚禁又如何逃出來說了一遍。劉詢大吃一驚,霍家果然要謀反了。他咬著嘴唇半天說不出話。張安世勸諫說:“皇上萬萬不能離開皇宮,以防不測。”
取消祭廟那是大不孝。他怎麼也不敢對皇親宗族下達終止祭廟的命令。他思來想去,祭廟盛典必須按時進行,而且他也必須禦駕親躬。他對張安世說:“朕不敢逾製,祭廟的規矩不變。但對霍家不能不防。傳朕的口諭,把大司馬留在宣室殿製訂抵禦匈奴南侵的戰略計劃,並監視霍禹的行動。”張安世明白劉詢的意思,但還是堅持不準劉詢離開皇宮:“陛下出京,臣一萬個不放心。”劉詢說:“祭祀太廟,哪有皇帝不去的道理。時間不能再耽誤了,你什麼也不要說了。”說著,轉身就要離去。
“皇上萬萬不可掉以輕心、疏忽大意,危險就潛伏在這次祭廟中。”金建撲跪過去攔住了劉詢。
劉詢堅持說:“再有危險,朕也不敢取消祭廟盛事。”
張安世隻得退一步說:“皇上如果堅持祭廟,臣親率八百禁衛軍保護皇上。”
金建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如果刺客就在保護皇上的侍衛之中,那可是防不勝防。”
經金建提醒,張安世頓悟,如果內部真的暗藏著霍家派來的刺客,他就是派再多的軍隊也保護不了皇上。
金建急中生智,說:“臣鬥膽提出罪該萬死的想法,請皇上饒恕臣的僭越之罪。”
劉詢說:“你說吧,朕不怪罪你。”
金建向劉詢獻計。
事到如今,劉詢隻得依從,拉著金建進了內宮。
出發前,張安世又采取了四條應急措施:一是讓金賞清查侍衛隊,防備有刺客混入;二是從前殿又調來了五十個守衛禁衛兵將補充到他的隊伍中;三是臨時調整,由他帶領的禁衛部隊開道,金賞帶領的侍衛隊保護皇上的車輿;四是到了太廟,所有護衛一律不準進廟,由守護太廟的侍衛替代。
一切安排妥當以後,祭廟隊伍才浩浩蕩蕩地出了皇宮。
霍禹在接到讓他留在宮裏製訂對匈作戰的聖諭時什麼都明白了,他被軟禁了。可是他並不擔心這次刺殺事件會失敗,因為上官雄現在還不在金賞的侍衛隊伍中,就是清查也查不出來。他相信上官雄的機智和英勇,一定會按照他的安排順利地完成使命,再憑借範明友他們在軍隊中的威望和根基,兵變絕對能夠成功。到時,他就是死了做不成皇帝,隻要朝政軍權回到霍家手裏,也就心滿意足,含笑瞑目了。他在宣室殿裏焦急地等待著劉詢被刺殺的好消息和親眼看見皇宮大亂的那個絕妙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