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大煮幹絲(2 / 3)

大煮幹絲是一道既清爽,又有營養的佳肴,其風味之美,曆來被推為席上美饌,淮揚菜係中的看家菜。

原料主要為淮揚方幹,刀工要求極為精細,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複合到豆腐幹絲裏,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百食不厭。

“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這是清代惺庵居士的一首《望江南》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清代揚州的居民品嚐“加料幹絲”的情景,頗似一幅生動的風俗畫。

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揚州地方官員曾呈上“九絲湯”以“寵媚乾隆”。

“九絲湯”係用幹絲外加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絲、口蘑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烹調而成,有時還外加海參絲、蛭幹絲或燕窩絲。

又因豆腐幹本身滋味很薄,要想入味,必需借用滋味鮮醇的雞汁,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複合到豆腐幹絲裏,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令人食之不厭。

現今大煮幹絲,比之“九絲湯”,已有了很大發展,以幹絲、雞絲為主,幹絲潔白,外加鮮蝦仁,綴以各種配料,稱為什錦幹絲,色彩美觀,其味更鮮。

“大煮幹絲”刀工要求極為精細,“鸞刀應俎,霍霍霏霏”,一塊白幹,廚師經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幹絲不僅整齊、均勻,而且其粗細不能超過火柴杆。

大煮幹絲不僅譽滿全國,而且被國外來賓譽之為“東亞名肴”。

由於“煮幹絲”、“燙幹絲”既富有營養,又味美、清淡,所以深受廣大顧客的歡迎。

如今,到揚*州的遊客,每每要點上一盤“大煮幹絲”或“燙幹絲”。

有些老食客幹脆就是一壺香茗、一份幹絲,別的什麼也不要,足見幹絲的誘人魅力了。

高澤的外婆華素英是瓦甸華家出來的女人,對各種菜肴,特別是淮揚菜有自己獨到的烹飪方法,做出來的菜非常的好吃。

高澤的媽媽林佩雲自然也從母親那兒得到了不少的真傳,所以,高澤從小就對美食有很大的興趣,用爺爺高慶林的話說,從小就是個“小饞貓”,見到好吃的就走不動了!

這大煮幹絲,原本在家的時候,林佩雲也是經常做的,可是自從高澤來了外婆家,吃了外婆做的大煮幹絲之後,他就覺得他媽做的有點不地道了。

其實說白了,大煮幹絲,幹絲,就是豆腐幹絲,大煮呢,就是放在許多水裏煮,別以為這道看似容易的菜,其實並不簡單,乃是淮揚菜係中的看家菜。

此菜,鮮香撲鼻,火腿和開洋的鮮味滲入到極細的豆腐幹絲中,絲絲入扣,然而不見一滴油花,沒有一毫豆腥,乃是膾不厭細的代表作

高澤因為特別愛吃這道菜,也在廚房裏看外婆做過,原料就是豆腐皮、雞脯絲,配料有

蝦仁、火腿、鹽、雞湯、筍。

把雞肉洗淨,準備雞湯一份(鍋內加水,放入雞肉、蔥、薑、料酒,大火燒開,小火煮30分鍾)。

再將豆腐皮切成細絲,放入熱水中焯一下;把火腿肉切成細絲,將筍切成細絲;鍋內加水和雞湯,鍋內放入豆腐絲;放入雞脯絲,大火燒開。

15分鍾後放入蝦仁,放入鹽調味,然後再放入火腿絲;盛入碗中,即可享用。

外婆說這豆腐幹挑選是門大學問,菜場裏一般有兩種豆腐幹,一種是淡褐色的,俗稱“茶幹”,另一種是白色的,俗稱“香幹”,這道菜要用的是香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