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學大師卡西爾被西方學術界公認為20世紀以來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在西方世界影響甚廣的《在世哲學家文庫》將其與愛因斯坦、羅素、杜爾克姆等當代名家相提並論,專門編成一本厚達千頁的《卡西爾的哲學》作為該文庫的第六卷,並在扉頁上將其譽為“當代哲學中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現今思想界具有百科全書知識的一位學者”。

盧卡契是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生逢世界曆史的劇變時期,既經曆過“十月革命”勝利的喜悅,也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災禍。許多國家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湧使他信心倍增,“布拉格之春”“匈牙利事件”也使他憂心忡忡。他講學所到之處受到過禮遇,但也曾遭受過驅逐。他做過政府的高級官員,但也曾淪為階下囚,幾瀕於死而又無恙。所以他最有資格成為20世紀的曆史見證人,而他的巨著《曆史與階級意識》,開創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派別的曆史,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聖經”。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曾風靡於歐美,極大地震撼了人們的心靈。這其中最激進的代表,當屬“青年造反者之父”“新左派哲學家”猶太思想家馬爾庫塞。馬爾庫塞還將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嫁接,成為“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之集大成者”“‘愛欲解放論’的奠基人”,國外許多人將他同馬克思、毛澤東並論,稱為“三M”。

法蘭克福學派除了馬爾庫塞外,另一重要代表人物是猶太人弗洛姆。他的理論重點是對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理論的闡釋、分析和比較。此外,弗洛姆對法西斯主義產生的心理分析也是十分出色的。他認為,法西斯主義的狂熱分子主要由兩部分人構成:一是被虐待狂,二是虐待狂。前者心甘情願地服從他人,後者則千方百計地支配他人。這兩部分人具有同樣的心理動力,這就是“逃避自由”。可以說,“逃避自由”正是法西斯主義產生的心理根源。

維特根斯坦是現代西方哲學邏輯實證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他以超乎常人的勤奮和悟性,在哲學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他的哲學晦澀、深刻,在分析哲學方麵進行了開創性工作,被稱為從19世紀唯心主義哲學轉變為20世紀分析哲學的一次重大“革命”,稱他本人是“把哲學方法推進到決定性轉折的第一人”。

反彈琵琶的哲學大師波普爾,對中國人來說,也許還不太熟悉,但在西方卻被公認為是最重要的思想泰鬥之一。波普爾的著作甚豐,是一個多產學者,而且涉及範圍甚廣,包括科學方法論、科學哲學、社會哲學、邏輯學等,他的《科學發現的邏輯》一書標誌著西方科學哲學最重要的學派——批判理性主義的形成。他的另一部名著《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曾轟動西方哲學界和政治學界。

心理學流派的創始人馬斯洛也是猶太人。他的心理學形成了心理學史上的“第三思潮”,成為取代弗洛伊德的最有影響的先驅人物。尤其是他的“需求三理論”早已為廣大讀者所熟悉。

法國當代最著名的社會學家杜爾克姆也是猶太人,被稱為西方社會學的奠基人,也是結構功能學派的開創者。

另外,和馬克思曾唱過對台戲的修正主義的祖師爺愛德華·伯恩斯坦,也是猶太人。他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領導人,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主要代表,是第一個提出修正主義,否定社會主義,懷疑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學說的思想家,他被稱為共產主義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