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麵子文化與民主政治(1 / 1)

文化與政治是密切相關的。一方麵,政治影響文化;另一方麵,文化也影響政治。中國的民主政治不能不考慮中國的文化背景。

民主最終是一種製度形式。民主是民主的實質與民主的實現形式的有機構成。民主的實質應當是民主所要體現的價值觀和所要達到的真正目的。民主的實質應當體現:人本、正義、自由。人本、正義、自由是民主的靈魂,是民主最基本的三個關鍵詞。但民主的本質最終須民主的形式去實現。本質是抽象的,形式是具體的。如果沒有有效的實現形式,民主的本質就隻能是一句空話。民主實現形式的最終體現就是某種民主製度的設定。所以民主最終須製度去體現。所以,從實踐層麵看,抽象的民主是不存在的,民主最終就是一種製度選擇,是一種製度存在。

文化決定製度運行的效率。文化是製度的靈魂。製度的有效性與執行製度的主體人文素質密切相關。人是文化的構成。製度與人是一對互動的範疇。一方麵,有什麼樣的人,就需什麼樣的製度去約束;另一方麵,有什麼樣的製度,也造就什麼樣的人。不同的人文背景,必然要求選擇不同的製度形式,否則,隻能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張五常先生感歎中國為什麼總是將西方不對頭的東西搬進來。其實,這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確實將西方不對頭的東西搬進來;二是搬進來後變得不對頭。這裏第二種情況就是一個文化不適應的問題。如十字路口紅綠燈,在有些國家和地區效果很好,但在有些國家和地區照樣難以阻擋鑽空子。再如政府采購製度,在不同國家也表現出不同的效果。這裏就有一個與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相適應的問題。所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體製度的選擇應當有所區別,不能一概而論。問題主要是要解決實質,而不在於追求形式。對民主製度的選擇也應如此。

麵子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麵子文化的表現之一就是形式主義。手段成了目的,目的成了手段。表現之二就是缺乏誠信。人前麵是一套,人背後是一套。表現之三是隻有外在約束,缺乏內在約束。麵子本質是一種外在約束,因為麵子缺乏心靈的自覺。表現之四是形成兩極人格。由於缺乏內在約束,所以,主體就有可能將外在約束的壓力轉移到內心世界,從而導致人格的分裂和不對稱。一方麵,內心深處裝滿世界的沉重;另一方麵,外部表現又是如此的華麗和堂皇。陰與陽,在一個人身上,實現了一種極端的對立,又極端的統一。當然,麵子也有積極的方麵,因為麵子畢竟也是一種約束,有麵子總比沒有麵子要好。所以,在缺乏內在約束的情況下,麵子的秩序意義也是顯然的。如果人們連麵子都不顧,社會就隻會變成赤裸裸的肉體相搏。

麵子本質是與民主相背的。麵子既沒有體現誠信,也沒有體現理性。而誠信和理性是民主對人文精神的基本要求。民主要求國民要有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因為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實現社會正義和達成合理約定的必備條件。而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實質就是理性精神的體現,所以理性精神是實現民主精神的一個基本前提。民主也要求國民一旦達成約定必須遵守,所以,誠信精神也是實現民主有效性的一個基本前提。因為誠信的本質就是遵守約定。沒有誠信,約定就隻能是一紙空文。理性決定選擇的合理性,誠信決定選擇合理性的實現。二者共同構成了民主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但文化的演進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促而蹴,所以,中國民主製度的選擇和設計應充分考慮麵子文化的特點,要發揮其長處,克服其弊端。一是要堅持文化改造與民主推進相協調的原則。二是要盡可能采取公開的形式。公開有利於發揮麵子的約束作用。如黨務、政務等,能公開的要盡量公開。尤其各單位對一些重大決策過程,要盡可能采取公開的原則。人事任用、財務等應當公開有關的過程,以利於監督。因為公開後,對領導也有個麵子約束的問題。三是對匿名形式要慎用。如投票,是采用匿名形式還是公開形式,可視情況而定,二者各有利弊。但在麵子文化下,匿名形式也有很大副作用,因為匿名形式為一些人的陰暗心理提供了一個發泄的渠道,從而有可能導致結果十分的糟糕。如從一些地方選舉的情況看,匿名形式就並非是最好的,也產生了一些不理想的結果。四是要多一些協商過程。協商有利於解決問題的理性化,在協商中,麵子也是一種約束。五是要調動各方麵廣泛參與。參與過程也是一個權利落實的過程,也有利於實現民主的實質。同時,在參與過程中,本身也加強了一種公眾監督功能,包括麵子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