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中國的“老板”是老板 (3)(3 / 3)

關於製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沒有人會一事無成,而沒有製度,任何事業都不會持久。”在中國,製度創新、組織創新不是太多了,而是極其匱乏。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話:“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似乎我們在製度上該進行的改革都已經進行了,改不動的也就永遠改不動了,製度創新、組織建設現在還有神奇的魔力嗎?”這個提問本身就有許多錯誤,我們不去解釋,隻是反問一句:我們在製度上既然已經進行了幾乎所有的改革,為什麼像華為這樣的世界級企業或準世界級企業仍然微乎其微?

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在我國,改革和製度創新還沒有真正進行呢!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它畢竟隻是一種鬆綁式的改革。簡言之,就是以前不讓你做的事,現在你可以做了。這隻是把強加在“體”之上的枷鎖弄掉了,並沒有觸動最根本的“體”,而真正的改革要從鬆綁之後開始。

19世紀末,自從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維爾將電場和磁場的所有規律綜合起來,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體係之後,人們就以為物理學上的幾乎所有問題都解決了。舉目四望,物理學的處女地已經沒有了。但這樣的征服感、自豪感剛剛表達完,一進入20世紀,就迎來了物理學革命全麵爆發的時期。一個個響當當的物理學天才如愛因斯坦、普朗克、波爾、海森堡、狄拉克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將傳統物理學的邊界推倒,幾乎重新改寫了物理學。

到2008年的時候,我們本來以為中國經濟可以一直順勢發展下去,然而那一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一下子把我們發展的邏輯給推倒了。變革是必然的了,再也沒有借口不去變革了。

現在,21世紀已經全麵到來。“中國世紀”這個長波理想的引信已經點燃,企業家勢必要遭受世界級的競爭、挑戰、檢驗,其結果也將決定中國未來的走向。一場以企業家為主驅動力的新的製度創新變革潮流呼之欲出。也許我們將會越來越少地看到政治上、政策上的改變造成的創新和轟動效應,而會越來越多地看到單個企業在製度創新上的努力所帶來的對社會、對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我們說過,理想型企業家有巨大的非對稱性競爭優勢,他們是我們能夠期待的去經受世界級競爭、挑戰、檢驗的“老板”。或許,中國企業界認認真真談論任正非的時候已經到了,每一位老板都應該向任正非學習,都應該盡量成長為理想型企業家。

談論改革,離不開市場。不管怎麼說,市場機製始終是要起作用的。對於理想型企業家來說,尤其如此。以前的喬布斯也深受發燒友的喜愛,但隻有在他重新入主蘋果公司並連續推出受到市場歡迎的熱銷產品之後,他才真正成為偉大的企業家。這也說明理想型不管在開始的階段如何幼稚、不成熟,它終將是有競爭力的,蘊藏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能量。任正非給中國企業界帶來的一個最大的好消息或啟示便是:理想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機會點,它所蘊涵的利益能量,一點兒也不輸於一般企業家通常都能發現的“機會窗”—新技術、新市場、新產品和新價值。理想型企業家甚至是能夠發揮這些“機會窗”效益的最佳前提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