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溫州的很多企業看到了何建國的成功,也紛紛從溫州這個狹小的平台中走出來,進入安徽,參與當地的國企改革和行業整合。他們先後兼並收購了安徽一百多家大中型企業:勝華電纜集團收購了安徽電線電纜廠;萬事利集團兼並收購合肥動力機械總廠等三家企業。寶業集團投資235億元建成中寶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正在安徽全力建設集建築施工、房地產開發、住宅產業化、機械加工製造四大產業為一體的第三大基地……
經過近10年在安徽投資的摸索,何建國已經有了非常切身的體會,他把兼並的過程看成為“優勢互補”:人家看中的是我們靈活的管理體製和營銷網絡,而我們看中的是人家的技術、人才和品牌優勢。
20世紀西方國家一度盛行的企業兼並熱潮曾被視為企業快速做大做強的最佳方式。但不久人們發現,企業兼並、聯合存在諸多內部問題。那麼,作為企業快速做大做強的最佳方式為什麼沒有讓企業走向更加繁榮,反而紛紛落馬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理念不兼容”。
何建國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要融入一個企業,需要改良企業的理念,那麼要融入一個地區呢?何建國非常清晰地意識到:必須要給這個地區滲透“溫州商人的經營理念”,要兼並這個地區的企業,就必須讓這個地區的企業適應自己的經營方式。傳播一種經營的理念,不像是講一堂課那麼簡單,而需要一個平台,需要有一個強勢的管理。就在這個時候,安徽省浙江商會應運而生了,而敢做敢為的何建國被大家推選為安徽省浙江商會的會長。
在何建國的帶領下,浙江商會發揮民間商會的網絡優勢,以商引商,協同政府積極拓展兩省經濟技術合作的新領域。不僅幫助企業論證項目,協調銀企關係,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還引導和鼓勵浙江民營資本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製和公共事業建設,並取得了可喜成績。
查爾斯·F凱特林說過:“勇於嚐試,那麼在某件事上栽跟頭可能是預料之中的事;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坐著不動的人會被糾倒。”是的,如果不去嚐試,隻是想著如何享受,那麼,根本不會有失敗之類的風險。可是,同時也少了成功的喜悅。
因此,勇氣對於創業乃至任何事情都是極為重要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於未知的事情會有一種陌生感,陌生感會產生恐懼感,恐懼感會使人裹足不前,不敢去接觸那件事情,越不接觸就越恐懼,形成惡性循環。使人消除恐懼感的惟一辦法就是去接觸那件事,而且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