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不要使愛成為我們的枷鎖(1 / 1)

當愛已經遠走,放手和放棄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無法相信現實,無法忘卻曾經有過的美好,而讓更多的痛苦壓在自己的心上、肩上;讓自己和對方一起痛苦,究竟是否懲罰了對方也許還是未知數,但是自己絕對是被懲罰最重的一個。因為你剝奪了自己重新享受幸福和快樂的權利。

放手,讓愛的人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這卻是惟一的良藥。否則,我們就會處在無休止的氣憤、痛苦和沮喪之中。

一個卷入婚戀多年的女子,遲遲不能走出這個其實對她來說已經是苦遠多於甜的關係。她說:“我忘不了那些他曾經給過我的浪漫、深刻的愛的感覺。”

另一個女人的男朋友感情出軌多次,盡管痛苦她卻始終不願分手,她說:“和他在一起這麼多年了,要分手,我不甘心!”

所謂放手和放棄的藝術,並不單隻適用在愛情消逝的時候。事實上,當愛情還在的時候,就懂得放手的道理,往往是更積極的治本的方法。

我們從小到大,在每一段關係裏,都是在尋找著一方麵與自己連結、一方麵與人連結的雙向路線。也就是說不管多麼親密,我們都需要擁有自己的空間。朋友關係、親子關係、家人關係都如此,愛情關係當然也不例外。如果失去了這樣的空間,我們很快就會覺得被束縛,覺得窒息,覺得痛苦。

因此,當愛還在的時候,懂得適當放手,給愛一個空間,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實,如果仔細而深入地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在愛時僅僅要求雙方粘在一起,往往是因為害怕、因為缺乏安全感、因為嫉妒、因為要把自己生命的責任和重量交在對方身上,而不是因為愛。

放開你的手,給愛一點空間,就像紀伯倫在《先知》中所說的:“在你們的密切結合之中保留些空間吧,好讓天堂的風在你們之間舞蹈。彼此相愛,卻不要使愛成為枷鎖,讓它就像在你們倆靈魂之間自由流動的海水。”

有一個詞叫“全身進退”。大概意思是指人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在付出的時候全心全意地投入進去,在離開的時候毫無牽掛地抽身而去。古人都知道“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在現實的生活中,這種全身進退的理想狀態,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現實的情況是,我們往往在付出的時候不夠徹底,總是有這樣那樣的顧慮,擔心別人的看法,擔心自己的眼光,擔心現實裏的矛盾,甚至擔心一個無足輕重的細節的完美度。時間一點點過去了,百分之百的熱情似乎總沒有像內心期待的那樣出現過,它們都被消耗在了各種各樣的顧慮裏。所以到了最後,我們隻能矜持地微笑,節製地用情,吝惜地計算。

我們往往在離開的時候,不能夠瀟灑地掉頭就走,而是餘情未了,一顧三歎,在決定離開的第一秒鍾裏就開始後悔或痛恨。甚至是在以為自己早已全身而退的時候,卻在一個似曾相識的地方和時刻不可阻擋地想起那件事、那個人,而後覺得像被殺傷性武器擊中,痛心得心碎難當,淚流滿麵。

有人說愛的反麵其實不是恨,而是淡漠,這真是一句真理。愛一個人的時候,情感都是激昂的。他擁抱你,你便想以更多更有力的擁抱去回應他;他關心你,你便想以十倍百倍的愛去關心他;哪怕是他犯了什麼錯有了什麼失誤,讓你對他恨得牙癢癢時,你也會想用盡全力狠狠地去揍他,打他,掐他,反正無論如何,都絕不會無動於衷地不理他。

除非是愛到心灰意冷,愛到徹底絕望,愛到殫精竭慮,心中已經不再有燦爛的火花,甚至連那些燃燒過後的草木灰的溫度也沒有。這種時候,想不淡漠都不行。從此以後,對你形同陌路,對你的一切也不再有任何的回應。沒有深情,沒有餘恨,更沒有心思和氣力再做哪怕多一點的糾纏,所有剩下的,都隻是無謂。有那麼一天,當你發現對於過去的一切都不再在乎,它們對你都變得無所謂的時候,愛肯定也就消失了。所以,你要知道,淡漠你,是因為不再想記起你;恨你,是因為愛你。

全身進退,意味著在愛的時候,你要用盡百分之百的感情,哪怕是吵鬧,哪怕是爭執,你也千萬別不理他。因為不理不睬意味著淡漠,意味著你的心裏不再有他的位置。千萬別假裝淡漠,在假裝淡漠的時候,你一定更心痛,那是因為你依然愛著。

全身進退,意味著在不愛的時候,千萬別回頭,你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放下,或是在夜深時分還想著留條短信安慰我。你要知道,任何一點不幹脆的情結,都會讓我像一個溺水的人一樣拚命拉住你的衣襟,以為牽住了最後的希望,讓你無法徹底離去,把曾經美好的感情都拖累成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