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放得下,才能走得遠(1 / 2)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這樣一個女孩,她非常愛自己的戀人,很怕失去對方,因此,她就無時無刻不監視著男朋友,最後弄得男朋友心煩意亂,提出要和她分手,這使她非常傷心。她母親是一個很有哲學家氣質的人,她聽說了女兒的煩惱後,把她帶到了海邊,捧起一捧沙子對女兒說:“孩子,你看,我輕輕地捧著它們,它們會漏掉嗎?”女兒看了一會兒,一粒沙子也沒有從母親手中滑落,就搖了搖頭。母親又接這說:“我再用力抓緊它們,你看會漏掉嗎?”說完,就用力去握沙子,奇怪的是,她握得越緊,沙子從指縫裏漏得越多、越快,不一會兒,所有的沙子就都從母親的手中漏光了。這時,女孩突然明白了:愛情和沙子一樣,握得越緊,就越容易失去。

對於每個人來說,放棄一段戀情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放棄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情。但是,既然那段讓你心動的歲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個背景已漸行漸遠,又何必要在一個地點苦苦地守望呢?不如冷靜地後退一步,天涯何處無芳草,學會放棄,一切又會柳暗花明。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去麵對、去追求,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選擇、去割舍。為人處世,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例子實在是太少,你在得到一樣東西的同時也會失去另外的一些。在得與失當中要想做出正確的選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沒有一種豁達的心態,那麼不管怎樣幸運的人,他的人生也不會真正完美、快樂。因為即使是出生於帝王之家,或者含著金鑰匙出生,也不可能永遠隻是獲得,而從不失去。這就需要人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不但要有敢於為獲得而拚搏的勇氣,更要有當失去時能夠放棄的豁達。

獲得,並不是非要我們事事精通,無所不能;放棄,也並不是要我們去憤世嫉俗,遠離紅塵。為人處世當中,做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不僅要能夠入得其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要出得其外,不被一些事情所牽絆。隻有做到了這一點,你才會成為一個快樂而充滿魅力的人;隻有做到這一點,你才會擁有一個成功而幸福的人生。從這個層麵上來講,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獲得又不斷失去的過程。

列夫·托爾斯泰曾描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從早晨開始,你從這裏往外跑,跑過一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就都歸你。於是,那個人拚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盡管他在太陽落山前跑了回來,但已經累得精疲力竭了,一頭栽倒就再也沒起來。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時,指著那個新墳,對周圍的人說:“一個人要多少地呢?其實這麼大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