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調節心態,擺脫抑鬱(1 / 1)

一個人若想改變容易憤怒或急躁的性格,不是很困難,而想改變抑鬱的心理卻不容易。但是,我們必須把抑鬱心理去除掉,因為抑鬱代表一種消極的意識和自我折磨的狀態。情緒控製能力不高者,很難走出抑鬱的陰影。

抑鬱是一種消極而低落的情緒,人置身其中就仿佛處在陰暗的圍牆之中,無法體味到開朗、灑脫、豁達的人生境界。

抑鬱瓦解了人們的意誌,消耗了人們的精力。抑鬱不是單一的病症,它有很多種類型,其病型也各不相同。一些人的抑鬱是由家庭、人際關係或與社會隔絕等問題所造成的;另一些人的抑鬱似乎與他們早期苦難的生活經曆有關;還有一些人的抑鬱與遺傳有關,使得他們具有抑鬱的易感性;更有一些人其抑鬱根源於某些生活上的事,諸如失業、住房、貧窮或重大的財產損失問題。當然,人們或許有其中一種或多種問題,因此我們對付抑鬱,需要各種治療方法和手段,對一個人有效的方法或許對另一個人無效。隻有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得到徹底的恢複。

如果想擺脫抑鬱,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試試以下三種方法。

(1)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抑鬱的人對日常必須參加的活動會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我們應對這些活動進行合理安排,以使這些事情能一件一件地完成。以臥床為例,如果躺在床上能使我們感覺好些,躺著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對抑鬱的人來說,事情往往並非這麼簡單。他們躺在床上,並不是為了休息或恢複體力,而是一種逃避的方式,因為沒有應當做的事。他們會為這種逃避而感到內疚、自責。床看起來是安全舒適的地方,然而,長此以往,他們會更加糟糕。因此,最重要的是,努力從床上爬起來,按計劃每天做一件積極的事情。

(2)換一種思維方式

對抗抑鬱的方式,就是有步驟地製訂計劃。盡管有些麻煩,但請記住,我們正訓練自己換一種方式思維。如果腿斷了,就會逐漸地給傷腿加力,直至完全康複。有步驟地對抗抑鬱也必須使用同樣的辦法。現在,盡管讓我們煩心的事情沒有少,但我們可以計劃做一些積極的活動,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活動。例如,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坐在花園裏看書、外出訪友或散步。有時抑鬱的人不善於在生活中安排這些活動,他們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痛苦的掙紮中,一想到衣服還沒洗就跑出來,便會感到內疚。其實,我們需要積極的活動,否則,就會像不斷支取銀行的存款卻不儲蓄一樣。積極的活動相當於我們銀行裏有存款,哪怕我們所從事的活動,隻能給我們帶來絲絲快樂,我們都要告訴自己:我的存款又增加了。這樣,我們就會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了。

(3)豁達的人生態度

不幸的人隻記得不幸的內容,幸福的人則隻記得一生中高興的事。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啊!”小和尚說。師父揮揮手:“隨時!”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小和尚喊:“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師父說:“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小和尚急得喊道:“種子都被鳥吃了!”師父說:“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半夜一陣狂雨,小和尚一大早便衝進禪房說:“師父,這下可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師父說:“沒關係,衝到哪就在哪發芽了。”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本沒有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在人生的漫長過程中,失意並不可怕,受挫折也無需憂傷。用豁達的心態去迎接它,把艱難險阻當成是人生對我們的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坑坑窪窪也是對我們意誌的磨礪和考驗。有了這種思想,才不會終日鬱鬱寡歡,才不覺得人生太壓抑。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挺起剛勁的脊梁,披著溫柔的陽光,找到充滿希望的起點。

抑鬱的時候,我們感到自己對消極事件負有極大的責任,因此,我們開始自責。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有時自我責備是家庭中時有發生的,在我們小時候當家裏出現問題時,收到責備的常常是我們。因此,即使是受虐待的孩子都學會了責備自己——這當然是荒唐得可笑。遺憾的是,善於責備他人的成年人,長挑選那些最無反駁能力的人做他們的責備對象。

抑鬱者的自責是徹頭徹尾的。在不幸事件發生或衝突產生時,他們認為這全是他們自己的錯。當我們犯有過錯,或僅有一點過錯時,我們出現承擔全部責任的傾向。然而,生活事件是各種情境的組合體。當我們抑鬱的時候,跳出圈外,找出造成某一事件的所有可能的原因,會對我們有較大的幫助。我們應當學會考慮其他可能的解釋,而不是僅僅責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