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知足才能常樂(2 / 2)

家庭條件不好,爹娘沒錢供他讀書,隻好讓他去私塾裏旁聽。爹娘非常傷心,瞎爺勸說:我現在已經認識了一些字,總比那些一天書沒念、一個字不識的孩子強吧?

後來,瞎爺娶了個豁嘴的媳婦。爹娘覺得對不住兒子,瞎爺勸爹娘說:能娶到這樣一個媳婦就不錯了,和那些沒有媳婦的光棍漢比,咱還不是好到了天上?好歹咱還能有個後代,那些光棍漢死了連個扛揚魂幡的後人也沒有。

瞎爺的媳婦勤快,但不溫柔、馴順,把婆婆氣得心口作疼。瞎爺勸說:“娘,你這個兒媳婦是有些不大稱你的心,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還差的媳婦多得是。你的兒媳婦不是還挺勤快、不罵人嗎?”

瞎爺隻有閨女沒有兒子,媳婦覺得對不起他,瞎爺勸她說:“這有啥愧?我覺得你還是個挺有能耐的女人哩!世上有好多結了婚的女人,壓根就不會生孩子,甭說五個女兒,她們連一個女兒也生不出來。咱們有這五個女兒,她們長大了就會有五個女婿,等咱們以後老了,逢年過節時,五個女兒五個女婿一齊提了酒拎了肉回來,多熱鬧!”

由於家裏太窮,妻子實在熬不下去,於是經常抱怨。瞎爺說:“你隻跟那些住三進大院家有萬貫頓頓喝酒吃肉的人家比,你越比就越覺得咱這日子沒法過,可你隻要看看那些拖兒帶女四處討飯的人家,白天饑一頓飽一頓,夜裏就睡在別人的房簷底下,弄不好還會遭狗咬上一口,你就會覺著咱這日子還真是不孬。咱雖沒饃吃,可總還有稀飯喝;咱雖買不起新衣服,可總還有舊衣裳穿;咱這房子雖然漏雨,可總還住在屋裏邊。和討飯的人們比比,咱這日子還算在天堂裏……”

瞎爺逐漸老了,他想在生前把棺材做好,死後可以安安心心地走。可做的棺材屬於最薄最不氣派的一種。豁嘴婆愧疚得很,瞎爺勸說:“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們的上等柏木棺是差些,可比起那些窮得根本買不起棺材,屍體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好得很嗎?”

最後,瞎爺活到了72歲,無疾而終。臨死前,瞎爺對嚶嚶哭泣的老伴說:“哭啥?我已經活了72了,比起那些活80或90歲的人,我不算高壽,可比起那些活40或50就死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嗎?”

瞎爺去世時麵孔安詳,兩個眼角還帶著微笑……

瞎爺這是一種樂天知足的人生觀,他永遠不和那些境況比自己強的人攀比,隻和那些境況不如自己的人相比,並以此排除煩惱,找到快樂的人生哲學,多麼值得我們效法啊!

人們往往從比較中獲得心理上的公平感或不公平感,滿意感或不滿意感,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光想比上不足,而不想比下有餘,那麼,你就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煩惱中去,從而厭倦目前的生活。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人會陷入不良心理的惡性循環,結果糟蹋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