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淡泊名利,無求而自得(1 / 1)

造物主在把那麼多美德賦予了人類的同時,也把名利、是非、金錢得失同時嵌入了人的身體。於是,這些固有的心病便成了桎梏與羈絆,成了懸崖與深淵,把許許多多的人擋在了幸福的大門之外。

明代洪應明先生就在《菜根譚》中說:“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這些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榮華富貴,如果是因為施行仁義道德而得來的,就會像生長在大自然中的花一樣,不斷繁衍生息,沒有絕期;如果是從建立的功業中得來的,就會像栽在花盆中的花一樣,因移動或環境變化而凋謝;若是靠權力霸占或謀私所得,那這富貴榮華就會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為缺乏生長的土壤,馬上就會枯萎。這就告訴我們,沒有道德修養,僅靠功名、機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千萬要警惕,它們不是不能長久,轉瞬即逝,就是意味著災難,伴隨著毀滅。隻有那些德行高尚的人,才能領悟個中道理,保住一生平安。

郭子儀是唐朝名將,被封為汾陽王,王府建在首都長安的親仁裏。汾陽王府自從建成以後,每天都是府門大開,任憑人們自由進進出出,而郭子儀也命令府中的人不得對此加以幹涉。有一天,郭子儀帳下的一名將官要調到外地任職,來王府辭行。他知道郭子儀府中沒有什麼禁忌,就一直走進了內宅。正巧,他看見郭子儀的夫人和他的愛女正在梳妝打扮,而王爺郭子儀正在一旁侍奉她們,她們一會兒要王爺遞手巾,一會兒要他去端水,使喚王爺就好像奴仆一樣。這位將官當時不敢譏笑郭子儀,回家後,他禁不住講給他的家人聽,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整個京城的人們都把這件事當成笑話來談論。郭子儀聽說了以後,覺得沒有什麼,他的幾個兒子聽了倒覺得太丟王爺的麵子。於是,他們決定給父親提出一些建議。一天,他們幾人約好一同來找父親,建議他下令,像別的王府一樣,關起大門,不讓閑雜人等出入。郭子儀聽了哈哈一笑,實在沒有辦法,幾個兒子哭著跪下來求他,一個兒子說:“父王您功業顯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卻不尊重自己,不管什麼人,您都讓他們隨意進入內宅。孩兒們認為,即使商朝的賢相伊尹、漢朝的大將霍光也無法做到您這樣。”

聽了這些話,郭子儀收斂了笑容,語重心長地對他的兒子們說:“我敞開府門,任人進出,不是為了追求浮名虛譽,而是為了自保,為了保全我們全家人的性命。”

聽著父親的話,兒子們感到十分奇怪,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郭子儀歎了一口氣,說道:“你們隻看到郭家顯赫的聲勢,而沒有看到這聲勢有喪失的危險。我爵封汾陽王,往前走,再沒有更大的富貴可求了。月盈而蝕,盛極而衰,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們常說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讓我歸隱;再說,即使歸隱,也找不到一塊兒能夠容納我郭府一千餘口人的隱居地呀。可以說,我現在是進不得也退不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緊閉大門,不與外麵來往,隻要有一個人與我郭家結下仇怨,誣陷我們對朝廷懷有二心,就必然會有小人落井下石、從中添油加醋,製造冤案,那時,我們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郭子儀之所以大開府門,隨便出入,是因為他深知官場的險惡,正因為他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又有一定的德性修養,善於忍受各種複雜的政治環境,必要時犧牲掉局部利益,確保了全家的安樂。

洪應明老先生說得對:“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這話的意思就是:麵對誘人的榮華富貴和炙手的權勢、名利,能夠毫不為之動心的人,其品格是高潔的,而接近了富貴和權勢名利卻不沾染奢靡之習氣的,這種品格就更為高潔了。不知道投機取巧玩弄權術的手段的人,固然是清高的,知道了卻不去采用它,這種人無疑是最清高的。這就是說,麵對榮華富貴,但不被這些東西迷惑,能潔身自好的人,就不會受到玷辱,就能平安無事。

淡泊名利、無求而自得才是一我們走向成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