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麵對目標不能三心二意(1 / 2)

荀子有雲:“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一個鍥而不舍、鎖定目標的人,一定會成功,不僅是形式上的成功,更是實質上的成功。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同樣有目標的人,有的人失敗了,有的人成功了。那是因為在為一件事做準備時,不但要製定明確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始終專注於這個目標,不能因為其他事情的出現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你今天想成為一名管理專家,明天想成為一名營銷高手,後天又想當一名出色的設計師。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得不償失,你的準備工作很可能前功盡棄。這樣,顯然無法把接下來本應該做得很好的工作完成得令人滿意。請相信這樣一句話:一個好獵手的眼中隻有獵物。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有一位獵人和三個兒子。有一天,老獵人帶著三個兒子去草原上獵野兔。一切準備就緒,四個人來到草原上,這時,老獵人向三個兒子提出一個問題:“你們看到了什麼?”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們手裏的獵槍,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垠的草原。”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弟弟、大哥、野兔、獵槍,還有茫茫無垠的草原。”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老三的回答隻有一句話:“我隻看到了野兔。”

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果然,一天下來,老三打到的獵物最多。

不能遊移不定,要目標要專一。眼中隻有獵物的老三能獵到最多獵物就是最好的佐證。但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悲哀:他們今天是這樣一個目標,明天就是那樣一個目標,後天又是一個目標,目標遊移不定,最後一事無成。

目標遊移不定,實際上是沒有目標。如果說他們有目標,那隻能算為一種小打算。

有這樣一位年輕人,他每次下田用犁耕作時,由於沒有經驗,所以走得歪歪斜斜,他的父親告訴他:“你應該選定一個目標,然後朝著目標走,這樣就不會歪啦”。於是,他以遠處的另一頭牛作為目標,他認為應該沒有問題了,但是耕出來的田仍然不直。沒辦法,他再次跟父親請教,父親對他說:“第一次是你缺乏目標,所以不直。第二次是錯在目標的移動,當然就會走歪。所以,你應該找一個固定的目標,並且要看準這個目標才行。”第三次,他選擇了遠方的一棵樹作為目標,果然犁出來的田直直的。

因此,如果目標遊移不定,實際上就是三心二意,這不但會消耗精力,而且也浪費青春,最終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一位女大學生講述了她的苦惱:第一次高考,她考上了華東師範大學,雖然學校不錯,但她對專業不是很感興趣。後來,不到一年她就退了學,她想複讀再考複旦大學。第二年,她雖然考上了大學,可不是複旦,而是一所普通大學,這次雖然專業不錯,可她又認為這個學校沒名氣,太差了,她又想退學再考。母親知道了她的想法後,堅決不同意她退學,為此,她感到非常苦惱。

這又說明了一點,你必須設定一個固定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清晰而切實可行的,而不是虛無縹緲的。另外,目標一旦確定,就要付諸行動,並執著地為之追求。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他在20歲的時候卻遭受了人生最沉痛的打擊——雙腿萎縮,餘生要與輪椅為伴了。當時,年輕氣盛的他,根本無法接受這一現實,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他都一個人坐在地壇公園的輪椅上發呆。他細心觀察著地壇裏萬物的生長,看到一隻螞蟻都在忙碌著自己的工作。而自己呢?從此以後將是一個廢人了,一個百無一用的廢人。他連寫作的勇氣都沒有了。他非常絕望痛苦,感覺著周圍人那些冷冷的目光,想著關心著自己的母親,覺得自己淒慘無比。然而,也是在與地壇的相處中,他發現了自然萬物的生長規律,想透了人生的生死命題。最後,他明白了,上天就是要你來世上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的。